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二级列表

中国罗盘被奉为“祖先” 1915年世博获金奖

中广网 2010-02-05

      

  世博历史之谜

使用指南针导航在早期并不熟练,宋人怎样摆弄它的?

  罗盘源自指南针技术,而指南针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历史学家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其样子像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这种仪器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留下了历史上对指南针的最早记载,他不仅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而且通过实验研究,最早发现了地磁偏角现象。

  成书年代略晚于《梦溪笔谈》的《萍洲可谈》中记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使用指南针的记载。文中指出,当时只在日月星辰见不到的时候才使用指南针,可见刚开始使用指南针时,并不熟练。二十几年后,许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也有类似的记载:“惟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

  到了元代,指南针一跃成为海上指航的最重要的仪器。不论昼夜晴阴都用指南针导航了,而且还发展到罗盘导航。罗盘的方位盘仍是二十四向,盘式由方形演变成圆形。这样一来只要看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能断定出方位来。南宋时,曾三异在《因话录》中曾有记载:“地螺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这是有关罗经盘最早的文献记载。文献中所说的“地螺”,就是罗盘。

  万安罗盘

  【世博会荣誉榜】

  罗盘是从指南针发展而来的传统实用民俗工艺品,可用于天文、地理、航海等。宋末元初以后,安徽休宁的万安镇逐渐成为罗盘制作中心,并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万安镇“吴鲁衡罗经店”的罗盘获得金奖。东方早报世博记者 储静伟

责编:朱虹 来源:东方早报

世博速览更多>>

1.jpg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  间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  点 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  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  标: 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