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26日消息(记者樊永涛 通讯员谈林明)遍布农村牧区田间地头、村口巷陌成千上万的小型水利工程是否良性运转、发挥效益,直接关系到乡村高质量的发展,这里面蕴含着水利工作融入国家战略及青海“生态优先”发展的绿色密码。

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4号渡槽(央广网发 谈林明摄)

旦写的坚守

今年50多岁的旦写是祁连县草大板村的一名水管员,主要负责村里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巡查养护,每周从水源地到蓄水池再到出水口全长17公里要巡查两次。牧户家中出现小问题,如更换水龙头等也会找他。此外他还肩负小八宝河、小东索河、瓦翁河三条河的巡河任务。这些工作事关人畜饮水工程村级、社(组)级管网、入户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抢修工作,水务突发事件的上报和应急处理,同时还涉及山洪灾害防治工程运行管理、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工作和河湖巡查、保洁、管护。

旦写的工作看似杂七杂八,比较琐碎,但其实是顶层设计最终的落脚点,是乡村振兴“水密码”的集中体现,因为他坚守在草大板村用水安全、防汛安全、河湖生态安全的最前沿,这也是水利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水管员公益性岗位每月有500元的补助,巡河员每月300元。”旦写说收入虽然少,但每天早出晚归忙到天黑也值得,因为他,村民们就多了一份保障和依赖,有问题知道找谁解决。

“县财政拮据,足额落实管护经费有难度,尤其牧区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服务半径大,运行管理成本高,水费收缴困难,实现“以水养水”还需要一个过程。村级水管员待遇低,但工作量大、任务重。”祁连县水管站站长索南端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45个行政村每个村都配了一名水管员,每年也都有相应的培训任务,以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

旦写帮牧户维修家中的入户井。(央广网发 索南端智摄)

青海省水利厅运行中心主任丁莹告诉记者,目前,全省有小型水库、灌区、人饮、堤防等小型水利工程10余万项,近些年通过国有水管单位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程管理步入正轨。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全省从事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及河湖管护的工作人员有15000余人,其中公益性岗位人员1600余人,占比10%左右。总体来看,从事基层水利管理的人员配备不足,公益性岗位中水管员缺口较大,全省4146个行政村中,有水管员的仅1247个,占比30%,仍有70%的行政村未设置水管员。

记者获悉,为提升基层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根据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推进村级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9〕112号)要求,青海省水利厅已出台《关于规范全省村级水利公益性岗位管理的通知》,以促进水利公益性岗位科学开发和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村级水利公益岗位职能,提升水利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乡村振兴水利保障能力。

《通知》明确村级水利公益岗位工资报酬,通过职能整合、扩责赋能方式统筹解决,同时争取地方财政补助、村集体经济收益安排等多渠道筹措落实。村级水利公益岗位工资报酬可根据当地农牧民收入水平和工作量大小来确定并进行动态调整。总体目标是通过拓宽现有公益岗位服务范围,以及合理增设水利公益岗位等方式,到2022年实现“1村至少1名”村级水利公益岗位人员;到2023年确保全省村级水利公益岗位配置更加科学、报酬更加合理、履职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精准,确保水利基础设施运行更加安全、效益发挥更加充分、河湖面貌更加整洁美观。这对于旦写和农牧区基层水利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乘风破浪的“密码”

在乡村振兴的“水密码”中,水管员可谓小角色大担当,但“密码”远没有那么简单。水利乡村振兴,乘风破浪还需要稳步提升农村牧区供水保障水平、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水库及农田灌溉工程建设、提升农村牧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高质量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提升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河湖管护、持续深化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这些都是密码的组成部分。

祁连县组织水管员进行维修养护实操培训(央广网发 索南端智摄)

今年以来,青海水利部门统筹“十四五”水安全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按照水利部“三对标一规划”要求,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顶层设计,编制了《青海省“十四五”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作有效衔接规划》《青海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供水保障专项行动计划》,将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重大举措、重大工程纳入全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印发省水利厅《实现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具体措施》《青海省“十四五”巩固农村供水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百乡千村”工程涉水行动方案》等措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措施,指导推进涉水工作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全省已落实各类水利投资54亿元,在巩固农村供水方面,已落实资金8025万元,维修养护农牧区饮水工程775处,129.7万人受益。同时,积极争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央补助资金2.73亿元,重点用于全省15个县的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积极推进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全省集中式供水工程收费实现全覆盖,水费收缴率达到95.9%。

乡村振兴的“水密码”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呈现喜人成果。记者了解到今年青海水利不仅出台了《关于规范全省村级水利公益性岗位管理的通知》,焕发了基层水管的活力,而且河湖长制立法也取得重要成果。《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经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为青海的高质量发展及建设生态文明新高地提供保障。同时,几十年励精图治的引大济湟工程也将在今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发挥效益指日可待;为乡村振兴量体裁衣,全省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项目正在大通县庙沟全力推进;打造水利数字化引擎,青海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程(一期)成果正式上线运行,水利信息化“补短板”取得阶段性成果。水利部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青海的水文化也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山有百藏而不言,水润万物而不语。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到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新高地,顶层设计的蓝图最终在水光潋滟中找到答案,不断跃动的“水密码”也让水利民生福祉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梦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