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8月27日消息(记者 樊永涛 )周末将至,宽他日才让手中的电话一直没有闲着。这些电话无一例外都在询问一个问题——预定民宿木屋。

此前五年,宽他日才让被选为村子产业发展合作社的经理。2017年,他整合村民们的产业扶持资金,依托本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成立了特色藏家乐农家乐。几年下来,生意有声有色,一到周末甚至一桌难求,他也成为了村子里的致富带头人,今年的换届选举中,被选为了村支书。

“今年夏季三个月营业额有15万元。去年(2020年)为村民分红9万,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宽他日才让说,村子发展好,得益于乡上规划做得好。

扎毛乡内秋高气爽景色宜人 (央广网发 樊永涛 摄)

这是一个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扎毛乡扎毛村的致富故事。全面打响乡村振兴攻坚战以来,扎毛乡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相比较高原的山大沟深,地处河谷地带的扎毛乡被称为“小山沟”一点也不为过。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沟,却被包围在麦秀国家森林公园、黄南州西卜沙林场、隆务河上游的扎毛水库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中,不仅生态地位重要,而且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可现实总是大于理想。扎毛乡下辖4村,其中卡苏乎牧村是纯牧业村,扎毛河谷内的扎毛村、和日村、果盖里仓村属于半农半牧区。扎毛河谷人口集中,草场少,耕地更好,人均耕地只有4分,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粮食亩产也仅有600余斤。用乡党委书记王俊安的话说:“依靠传统产业根本无法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唯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独特的自然禀赋,改变了扎毛的发展维度。

2014年起,扎毛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高原美丽乡村”“特色藏寨”“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接踵而来,国家扶持资金相继落地,让古村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扎毛村内一排排古色古香的藏式新居 (央广网发 樊永涛 摄)

秋季,天高云淡。明净的扎毛河,淌过村里小河道。

水对乡土的塑造,没有人比百姓更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相互的供养关系是自古的朴素法则。扎毛人深知,保护河流山川,就是后续发展的命根子。

河道边,扎毛村村民吉毛才让一家人正在收割麦子。“以前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人都去打零工。”吉毛才让说。

“现在扎毛的政策好,生态环境好,游客多,机遇也多。”吉毛才让归乡后,在村子藏家乐找到了工作。旺季经营,淡季外出务工兼学手艺,她心里很安稳。

游子回流,游客来访。不同的故事,都有类似的后缀——“以前想都不敢想”。

虽然生态旅游业态使这里从“穷山沟”变成“好地方”,但乡党委对扎毛还有更高级的想法。

曾几何时,一度追求经济效益成为扎毛乡村旅游地的鲜明特征,也形成了粗放管理的诟病,出现产业链发展低端,经营时间只有夏秋两季等问题。

秋收时节,村民们正在割麦子。(央广网发 樊永涛 摄)

王俊安介绍,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扎毛乡将对人居环境进行提升,并实施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屯亮化、环境美化等工程。同时,避免因发展乡村旅游导致本乡村与村之间相互竞争,将对各民宿进行消费档次分类,采取“党建引领+公司收益+群众受益”的运营模式。

在扎毛乡党委的规划思路中,扎毛村将继续发展特色藏家乐,并在之前基础上,进行特当升级;和日村、果盖里仓村将打造露营基地(已成功招商引资)和悬崖酒店(已向上级报送计划);卡苏乎牧村将继续发展有机生态畜牧业,除了传统的牛羊养殖,引进马鹿养殖产业。

不仅是扎毛乡,“十三五”期间,黄南州建设高原美丽乡村105个,实施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29个,打造全国文明村镇6个、最美宜居村庄2个,厕所革命、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成效显著,可以说,城乡面貌发生质的改变。

黄南州麦秀国家森林公园 (央广网发 樊永涛 摄)

据黄南州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为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建设,黄南州将深入实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建设。在此基础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持续改善农牧民住房,保障群众住房安全,让乡村更加充满热度、富有朝气。

乡村正在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