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既是基层社会治理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建强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根本在于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把党的领导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要不断拓宽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将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建到“楼”里,建在“网”中,推动社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提升党组织在社区治理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机制和创新机制,通过社区党组织的创新,着力构建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治理效能。
  抓住关键少数,锻造社区治理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社区干部队伍。切实强化书记抓党建的主责意识,建立“一把手”抓社区基层党建责任清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要不断充实社区工作队伍力量,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的基层社区干部队伍。为群众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关键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带着问题、感情和责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经常深入群众交心谈心、收集民意、纾忧解难,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实”字托底、“干”字为先,不慕虚荣、不务虚工、不图虚名,依靠实干实绩取得群众信任。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社区治理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党员是参与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是党联结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社区党员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是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的最真实体现,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堡垒无言,却能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却能鼓舞磅礴斗志。不断强化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示范岗,在疫情防控、抗灾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及时选树典型,对担当有为,时刻冲锋在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身份和风采的党员干部给予及时表彰。
  坚持发动群众,不断夯实群众自治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人民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人民的聪明才智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不断改进和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也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支持、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协商议事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具有辅助性、补充性协商治理职能的社会组织和具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特征的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参与治理,使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区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到社会治理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组织部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