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1月1日消息(记者樊永涛)青海西宁,战“疫”进行时。

10月28日凌晨,一则“西宁市新增3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的消息在传进了妥香珍的耳朵里,“人手不够,联系志愿者。”第一时间她做出了反应。

妥香珍是西宁市城北区祁连路西社区党委书记,她第一时间联系的志愿者之中,就有退伍老兵陈永科。

志愿者陈永科正在进行进行小区值守工作 (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73岁的陈永科,党龄已有52年。接通电话的那一刻,他就明白,社区已经人手不够了。在平时,陈永科就一直在社区做志愿服务,遇到疫情他更是冲在前面。

29日一早,陈永科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配合其他志愿者开始防疫工作。记者采访时,他在进行小区值守工作,当兵出身的他,走路一板一眼,看不出一丝疲惫。

“党员第一时间就应该冲锋在前。”陈永科说。

疫情发生后,西宁市设置了许多核酸检测临时采样点。31日7时01分,西宁市新增1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午时分,许多市民们自发前往医院和测临时采样点进行核酸检测,一时间人员增多,临时采样点防疫压力大增。

从记者在祁连路西社区采访的一个半小时里,志愿者陈亚芳一刻也没闲过,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接受记者采访了。

每天清晨8时30分许,陈亚芳就会来到采集点,整理桌椅板凳、遮雨棚,与医生和社区工作者一起等待做核酸检测的群众到来。中午吃饭5分钟搞定,然后一直工作到傍晚6时。

录入个人信息、维护秩序……陈亚芳与现场的警察、医护人员、社区干部一起配合协作,检测现场忙碌而有序。

志愿者陈亚芳在核酸检测点忙碌 (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妥香珍告诉记者,除了疫情期间,日常生活中的陈亚芳都会在光明小学放学时做引导车辆志愿者工作。

22岁的朱统纯今天(10月31日)刚刚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特殊时期,总觉得该做点什么。”她说:“丈夫在城管执法局工作,已经忙了几天几夜,采集点缺人,我就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团队。”

在社区厨房中,几位志愿者正在准备第二天的爱心餐,梁江海就是其中之一。66岁的他每天跟个精神小伙一样忙里忙外,他说,在疫情防控的一线,有太多像他,甚至比他还优秀的义工志愿者,他所能做的就是为大家搞好后勤工作。

志愿者梁江海和同事们正在准备爱心餐 (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在锦绣江南小区,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李金福正在小区门口做值守工作。“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李金福告诉记者,这些天自己会一直值守,直到疫情有所好转。他说,“这是社区人的责任,都是我应该做的。虽然每天都在忙碌,又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多。”

西宁疫情期间,祁连路西社区收到了许多企业、单位的爱心捐赠物品。(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采访中,这些志愿者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始终牢记着自己作为一名社区人的职责,用自己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的实际行动,默默地为疫情防控工作做着自己的贡献。

“我们的社区,我的家。”妥香珍说,有了志愿者们的帮助,社区防疫压力小了很多。

疫情之下的西宁市,人们积极响应防控要求,或各司其职、或去做志愿者、或静心居家。乐观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熟悉的烟火气一定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