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民和10月18日消息(记者 张海东)“我有一个梦,那就是在我有生之年看到禹王峡披满绿装······”这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峡口村村民马进才对“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的记者所说的一番话。

马进才抚摸自己种下的树就像面对自己的孩子(央广网发 张海东摄)

10月17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青海境内采访团来到了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黄河大峡谷禹王峡。当地群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禹王峡水碧如玉,只因白水天上来”,走在禹王山景区的峡谷中,你能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意境,身边百尺悬崖之下蜿蜒的黄河水平静深邃犹如一块碧绿的美玉镶嵌在峡谷之中,而另一侧的山上各种树木花草覆盖着这座大山,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高原山水自然景观。同时,这里也是黄河流出青海的地方。

采访团来到黄河禹王峡(央广网发 张海东摄)

马进才,今年73岁,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52年,在家乡禹王峡种树27年,面对记者团的采访,他深情的表示,我有一个梦,那就是禹王峡的山上披满绿我的梦就圆了!

马进才出生在黄河岸边,成长在禹王峡里。对黄河,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小时候看到禹王峡谷北岸山坡上没有一棵树,他暗自发问:“这里为什么不长树?这里栽树能成活吗?”随后,他便有了在这里尝试种树的念头。

黄河从禹王峡流出青海(央广网发 张海东摄)

黄河禹王峡(央广网发 张海东摄)

但是,这片荒坡太干旱,栽树也很难成活。1993年马进才有一次无意中遇到有爬山的游人,到山上后热的汗流浃背,由于山上没有树木,游人顶着烈日却无处乘凉,这件事情给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心中暗自打算,哪怕能种两棵树能给人们乘凉也好啊!这更加坚定了他种树的信念。1994年的春天,当时45岁的马进才从自家院子里挖了一棵小山杏苗,沿着羊肠小道爬上了山坡,栽下了这颗树苗,从距离一公里多的山脚下的黄河岸边挑来水,浇灌这棵希望之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呵护下,这棵山杏苗奇迹般的成活了,并且一天天的长大,这棵小树给了马进才信心和决心。第二年,第三年一种就是二十多年···三棵、十棵、五十棵如今他种下的树已不计其数,它们都在山上扎下了根,有些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马进才27年前种下的小树如今已经长大(央广网发 张海东摄)

随后,马进才带着采风团的记者们又一次来到27年前他种下的那棵山杏树前,当年的小树苗已经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树下老人用手抚摸着这棵树,就像是抚摸着自己亲手拉扯大的孩子,眼中依然闪烁着熠熠光辉······

多年来,他没有依靠国家人工造林项目的支撑,全凭自己的一腔热情和一份信念一刻不停地自觉参与到绿化工作中。

民和县黄河美景(央广网发 张海东摄)

2013年,民和县三川黄河水利风景区动工建设,禹王峡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建设,这里也开始规模化的种植绿化,还投资建设了提灌工程,解决了树木浇水问题。马进才也被景区管理方吸纳成为了林木花草管护员。

绿树成荫 满目葱翠(央广网发 张海东摄)

从1994年开种第一棵山杏树到今天的满目葱翠,马进才参与了禹王峡的植树播绿同时也亲眼见证着黄河岸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在和马进才分别的时候老人说:“他希望,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植树造林,让禹王峡更绿,让家乡的生态越来越好,让一河清澈的黄河流向下游。”愿老人健康,愿禹王峡变得更绿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