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30日消息(记者张海东 樊永涛)初见华海全,是一位精干帅气的小伙子,一说要采访,他略显害羞地说,“我做的这些事情很小,恐怕写出来不够好。”站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乡上百亩的大黄地旁,这可全是他的事业,他口中的“小事”,定是不一般的“小事”。

今年9月底,华海全在大黄地里采样。 央广网发 资料图

深爱着的土地

从事中藏药材种植已经有六年时间了,华海全已经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变成了药材种植行业的小专家,说起这一路的辛劳,小伙子背过了身。“父母亲去世的早,从小我就想着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能过上好的日子。”2010年在外打工有了一些积蓄后,华海全决定回乡创业。

“干什么好?”这是摆在他面前的头号问题。

“干脆种地吧!”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从小看着爷爷奶奶种地为生,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决定好了创业的方向,胳膊一撸开始干。“当时,正好赶上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机,在创业导师的帮助下,我引进了速生竹柳,在老家湟中试种植。”华海全回忆,这段种植竹柳的过程,竹柳长势也还不错,但因市场预估不足,那两年绿化植被多为松柏,新品种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辛苦了两年,除去工人的工资,他的收入几乎为零。

他与土地的感情,可以说是又爱又恨。“初中毕业后,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没有人能支付我的学费,就这样放弃了学业,没有学会什么技能,唯独土地没有抛弃我,可以让我生活下去,我爱着土地。但,从事农业的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一身干净的衣服等不着天黑。这么些年,我从来没有睡到过八点,起早贪黑是常态。”华海全说,想起这些,他挺恨自己选择这样一份事业。

失败后的第二次创业

竹柳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放弃,2014年,在一次意外地交谈中,了解到了青海道地药材。“大黄,在我省牧区很常见,尤其是在果洛州,有着优质的野生大黄资源。我能不能试着种种它。”创业的韧劲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磨砺而来。

在经过多方打听后,华海全了解到甘南地区有一家大型企业专门做大黄药材的种植和深加工,为此,他驱车前往学习。这次学习收获很多,并且他还带回来一批大黄种子。

“好的土地流转费用较高,成本太大,只能找一些撂荒地来种植。”华海全说,为了给大黄找合适的“家”,他跑遍了青海很多地方,最后选择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大塘村种植。

华海全(右二)带动周边牧民采种增收。 央广网发 资料图

800亩的大黄在这里安“家”。这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华海全用了六年的时间辛苦经营,用他的话说,这些大黄好比他的孩子一般重要。大黄药材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至少要五年时间,才能达到好的质量,这也就意味着五六年时间,他只有投入没有收益。

说起这些,华海全红了眼圈。“既然选择了,就算跪着,也要走下去。每年的春耕时节,是我最难度过的时间,因为一年的投入又要开始了。为了不让这些大黄死在地里,我想过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变卖,甚至想过把住的房子也卖了。”就是因为这样的坚持,800亩的大黄长势良好。

华海全致力于打造有机道地药材,每年都需要人工除草,这带动了很多当地的农民。“一名工人每天的工资是100元,除草阶段人均收入增加6000元。在脱贫攻坚战中,献出了力量。”

愈爱愈深的事业

他看到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就在2020年,他把大黄种到了野生大黄之乡果洛州,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种植理念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说起大黄,他总是滔滔不绝。

在果洛州玛沁县,大黄地一眼望不到边。大黄,它不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生态方面也有着它独有的力量。在我省生态价值的体现中,华海全又想到了这样一件事:用大黄种植治理黑土滩。因为在种植的过程中,他发现,大黄下的草长得格外茂盛。

这件事得到了青海大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大黄药草间作”技术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在岗龙的试验田中,禾草恢复了不少。肉眼可见,上下两片草场完全不同,经过药草间作的草场上,大黄叶高高竖立,犹如荷叶的大片叶子下,生长着各种草类,细长细长的禾草高度有近50公分,密密麻麻地生产着,大黄叶就好像一个保护伞,保护着草类的生长。

收获的喜悦 央广网发 资料图

“这些草,都是牛羊可以吃的。不仅大黄叶是草类的保护伞,更重要的是它的根系。”华海全已经学会了选取样本。“大黄的根有固土的作用,很深也很发达,有了发达的根系就能储水和养分,这就是禾草能在大黄旁茂密生长的原因之一。”他很费劲地挖出一株大黄,它的根有20至30公分深,根系发达。看着这些,华海全很开心,这只是一年的成果,三四年后的大黄必定在黑土滩恢复中有大的作为。

20公顷的试验田和已经退化的草场有着鲜明的对比。试验田间有绿油油的大黄,还有丰富的草类,就连老鼠洞也无所遁形,粗略地数数,同样平方的退化草场比试验田的老鼠洞多出30余个。

挖与不挖的考量

在果洛,华海全成立了青海众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大黄种植的实施单位,种植初期,公司想到的是打造天然无污染的好药材,但经过种植后,公司初期的想法改变了。

“从古至今,就有果洛大黄的记载,秋天的山野间随处可见大黄的踪迹,高高的枝干,红红的大黄穗,很容易分辨,果洛野生大黄在中药材界是很有名气的。”华海全介绍,果洛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大黄的生长,在岗龙试种也取得了成功,但试种成功的喜悦仅仅几分钟而已,新问题摆在面前。

果洛州处于我省生态保护的重要位置,虽是退化的草场,采挖对土地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不能采挖,那就意味的不能销售,就又没有了经营的价值,这会让企业陷入困境。”华海全发愁挖与不挖的问题。

这时,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和果洛州农牧科技局的建议让企业有了新的思考。“既然,大黄可以固土,可以恢复土壤养分,禾草可以茂密生长,那就让它长在地里发挥它生态的价值,这可是造福一方百姓的事情,可比经营的价值大多了。”听了林草专家和当地相关部门的建议,华海全和企业重拾信心。

“从事中药材种植已经有七八年了,一心想的是种出好药材,可在果洛种植大黄我收获巨大。我看到过牧民草场退化后的情形,伤心又束手无策。比起企业的利益,生态保护才是我们作为青海人最大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大黄可以帮助饲草长出,这可是我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大事。”在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指导下,这一份生态的责任在九零后创业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挖与不挖的考量,只在一瞬间,只在每一名青海人的生态责任中。

青年创客的初心

十年的创业历程弹指一挥间,华海全开玩笑道:“十年来,凭着意志干着基本没有收益的事情,我还算什么创业者呀!”前五年,是对土地的敬仰和热爱,探索着中药材种植,后六年,摸着门路时,又想担起青海生态保护的重任。但,这一路走来,他不忘的是创业的初心,从不欠工人的辛苦钱,从小吃过苦,心里永远想着帮助他人。

90后的他显得要比同龄人成熟,背负着的辛苦,让他越挫越勇。“没事,我觉得,成功的春天很快就要来临,因为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准备着,不都说,机会是留着有准备的人的,我会将大黄事业一直坚持下去,作为我一生的事业去营造和追求,它一定不会辜负我。”华海全又开始研究着我省有关生态保护的新政策,研读中藏药发展的新方向。

这一刻,他再也不是一名只懂得创业挣钱的愣头青了,而是,有理想有家国情怀的中国青年。

你看,千亩的大黄正在孕育着来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