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8月21日消息(记者 樊永涛 通讯员 米斌 王梦镯)近年来,青海省各级财政部门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基本宗旨,把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内容,把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作为财政投入的努力方向,认真把握经济发展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贯彻文化领域财税政策,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资金保障。

自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乡村旅游党建示范带中心健身广场建成以后,村民休闲有了去处、健身有了器材、交流也有了场所。

鸟瞰卡阳村 (央广网发 樊永涛摄)

村民曹应奎说:“早晚到村里的健身广场来锻炼的人特别多,周末孩子们也特别多,健身器材对我们老年人来说也特别好,经常过来锻炼。”

2019年,通过青海省财政拨款和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的卡阳乡村旅游党建示范带中心健身广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设有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器材。广场建成后,惠及周边卡阳村、上庄村、泥隆台村、中庄村等6个村的村民,为拦隆口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拦隆口镇副镇长张靖说:“村民们在闲暇之余都会来这个广场打球、跑步、健身,丰富了他们的文化体育生活,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青海深入贯彻落实《青海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我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质增量。

“十三五”期间,青海共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2.49亿元,支持建成22个县级全民健身中心,配备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器材3660套,全省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98%。积极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打造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达到82%,全省行政村、城市社区建成各类全民健身设施8500多处,为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青海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主任科员甄文静说:“目前全省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经达到了2.42平方米,全民健身氛围比较浓厚,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

同样,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青海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各类文艺精品和文化精品活动层出不穷。大型舞剧《唐卡》等本土创作剧目争相上演;《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等优秀纪录片在央视等重要平台播出,促进了我省文艺作品由“高原”向“高峰”的迈进;各艺术团体和文化机构加强创作,持续实施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项目,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增强文化“造血”功能,丰富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海东艺星戏曲研究艺术剧团成立六年来,在省财政资金的支持下,举办大大小小惠民演出上千次,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青海省海东艺星戏曲研究艺术剧团团长买东红说:“享受了主管部门的好多优惠政策,特别是惠民演出这一块,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让我们团队更加有信心把它传承发扬下去。”

过去五年,青海一般公共预算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累计219.59亿元,年均增长2.92%,为不断扩大文化惠民的深度和广度,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发展,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青海省财政厅教科文处三级主任科员朱超说:“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在强基础补短板促均等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为使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