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专题 > 新疆大型网络文化活动“塔城的山花开了” > 焦点图

“塔城的山花开了”走进融情塔城:心花烂漫在额敏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5月24日上午,“融情塔城”揭牌活动在额敏县吾宗布拉克牧场举办。(新疆经济报记者高原玲子摄影)

  天山网讯(新疆日报记者刘东莱 记者朱凯莉报道)5月24日上午,在额敏县吾宗布拉克牧场,“塔城的山花开了”记者团下车刚走几步,哈萨克族唯一的国家级阿肯阿依特斯女性传承人加玛勒汗·哈拉把特老妈妈,就笑容满面地将祝福的糖果向人们抛洒过来,大人孩子们都笑着跳着,争相抢夺。就在这喜庆至极的“恰秀”仪式中,25个民族和谐共处的额敏大地展现在众人面前。实际上,在塔城地区,无论山花是否开放,心花一直灿若云霞,暖香氤氲中,浮现的是近百万各族人民水乳交融,乐享居土的社会生活大画卷。

  滋养出“塔小花”的沃土

  从20日起,“塔城的山花开了”大型网络文化活动的卡通形象人物塔小花,就已经在网络和现实中积攒了超高的人气。24日上午,当四名由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共同组成的真人版塔小花集体亮相吾宗布拉克牧场时,现场气氛被瞬间引爆。所有记者都围着这四个幼儿园的小姑娘。一头卷发,酷似美国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儿的伊丽娜拉·阿德立短短几个小时,就红遍了朋友圈。

  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呀! 

  

   24日上午,当四名由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共同组成的真人版塔小花集体亮相吾宗布拉克牧场时,现场气氛被瞬间引爆。(新疆经济报记者高原玲子摄影)

  四位塔小花在额敏的土地上绽放出了最灿烂的笑容,无论谁要拍照或者抱她们,都会开心地迎上去,没有一点防备。这并不是偶然,当塔小花之一古丽米拉·阿斯哈尔被人们围着拍照时,她父亲的眼睛里充满了暖暖的笑意。“你们也很辛苦吧。”他抬手越过女儿,指向几十米开外的人群,“我们塔城真的很好,你看,哪个民族都真诚的很!”

  当喇叭里传出第一个乐声时,原本笔直站着的赛力克倏地躬下身,双手向两边展开,膝盖微弯继而弹起,双肩随音乐节奏一起一伏,眼里放射出喜悦的光,将达斡尔族的“阿恒贝舞”跳得煞是好看。

  之后,这位12岁的哈萨克族小男孩和其余孩子又随音乐流畅地转跳起塔塔尔族的“艾丕帕舞”,继而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舞蹈,最后赛力克猛然单手叉腰,挽着一个小姑娘跳起了俄罗斯族快乐的“阿金诺什嘎舞”。25日上午,短短10分钟左右的时间,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中心小学的数百名学生欢快地跳完了5个不同民族的舞蹈,操场上就像飞舞着一群蝴蝶。“我喜欢呀!”当听到记者问他累不累时,刚停下来的赛力克顽皮地一偏脑袋,露出一口洁白的小牙齿。

  “孩子们很喜欢这舞蹈,他们是真的爱跳。另外,这组舞不仅欢快,又可以了解各个民族的舞蹈艺术,所以不仅孩子喜欢,家长们也非常支持。”该校校长赵子龙说。事实上,塔城市城乡所有小学的一万多名孩子,都可以像赛力克一样娴熟地掌握这套民族舞。

  从学校到街头,再到家里,塔城地区的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多元文化的沃土里受到滋养,如今塔城地区已经没有单一民族居住的村队,混居成为最普遍的居住方式。这让孩子们大受裨益,每个孩子都可以从同学、朋友、邻居身上得到别族文化的滋养,又把本民族的文化不知不觉间传递给了别人。

  额敏县玉什喀拉苏镇巴拉拜村,87岁的王永生和83岁的刘玉莲老人在24日度过了特别高兴的一天,在当天镇上组织的金婚老人庆典仪式上,他们看到了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各个民族的16对金婚,甚至钻石婚的老人。

  “我们镇子上像我们这样的还挺多嘛!”王永生笑着说。这位回族老人戴着漂亮的礼帽,挽着妻子那双与自己共度沧桑的手。“我们七三年来到这个地方,哈(萨克)族多,这么多年我们过得好,娃娃们都会哈语,哈族娃娃会汉语,平时哪个方便用哪个。” 

  

  就在喜庆至极的仪式中,25个民族和谐共处的额敏大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新疆经济报记者高原玲子摄影)

  

  有“容”才有“融”

  25日中午,额敏镇维吾尔族居民库尔鲁西·乌斯曼家中人头攒动,街坊邻居争相端着自己的美食来到这里,希望记者团能够品尝一下自己亲手做的食物。

  几天前,当被问起是否愿意和邻居库尔鲁西一道承办这场“邻里情·百家饭“活动时,林忠东一口应承下来。“不为别的,就冲这个活动的名字,我就得干。这名字多好,几十年来,我们这些邻居就是这么过来的。”林忠东说。他忘不了20年前,当妻子汤素云出车祸卧床在家,3岁的女儿嗷嗷待哺,自己因为工作三班倒而焦头烂额时,邻居库尔鲁西的妻子阿德拉提·居玛洪是怎样将女儿视如己出,是怎样为汤素云做饭务家,直到后者康复。

  20年过去了,如今林忠东、库尔鲁西等分属5个民族的6家邻居有节一起过,有忙大家帮。林家舞得了黑走马,跳得起踢踏舞,熟悉古尔邦节和复活节的所有规程,春节家里更是有络绎不绝的各族宾客。“娃娃们孝顺,要给我买楼房,心意我领,坚决不去。”林忠东笑着说,“哪儿舍得下这帮老伙计呢!”他指着餐桌说,你别看我们都做了自己民族的东西,实际上,我们的媳妇儿各个民族的饭都会做!不做也不行,互相都要吃嘛!”

  何止林家,在塔城,哪怕走进一家最小的面包店,食客们都可以买到列巴、巴哈利、塔尔米、馓子……任何一个久居新疆的人都很清楚这些词汇的含义,不用翻译。每一种都做得如此地道,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些店里分别雇用了俄罗斯、塔塔尔、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各个民族的糕点师。而实际上店里不过也就两三人。原因在于塔城地区数十万家庭中,无数的主妇们都掌握着其他民族餐桌上的秘密。

  “包容文化是塔城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原塔城地区党史办主任蔺茂奎如是说。塔城地区人均耕地有10亩以上,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数字。生产资料的充裕让人们少了根本利益的冲突,并且由于人手稀少反而更需要在生产中互相协作。平和相处,互帮互助因此成为塔城地区日常生活的底色。经过岁月的发酵,自然环境影响并塑造的相处方式演变成了文化传统,如细雨润物,反过来让当地居民历经岁月变迁,依旧保持着互尊互爱的人文情怀。

  24日傍晚,额敏镇也门路四巷二号,马新华将两间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换上了新被褥,等待入住她家的记者到来。对马新华而言,家里来人是件太平常不过的事。从2004年初冬,孤苦无依的汉族老人杨吉春被马新华接入家中开始,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12个春秋,今年已经69岁了。

  遇到马新华,是命运对杨吉春老人的馈赠。他原本只以为遇到了一个回族女儿,没想到却还有维吾尔族的女婿和哈萨克族的孙媳妇。十年漂泊望孤雁,一朝归家福满堂。全家人都悉心照料着老人,这里没有任何民族的偏见,杨吉春却多了好些个欢声笑语的年节。

  因为宽容所以相识,因为理解所以接纳,因为接纳所以尊重。无数的爱情就在这一逻辑下萌生,开花、结果。至今为止,塔城地区的27万个家庭中,两个以上民族构成的占7.5%,当这些幸福的人将爱人带回家时,得到的是双方家人满满的祝福。对跨越民族相爱的人们而言,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么?无数极具包容性的家庭构成了塔城社会的基本单元,语言相通,饮食相近,歌舞相融因而有了强大的现实基础。 

  

  在额敏县,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各个民族的女子都能编织、善刺绣。(新疆经济报记者高原玲子摄影)

  

   无私酿出醇“酒”

  心花烂漫,遍地开放时,互敬互助的氛围便在整个社会中弥漫开了,如老坛醇酒,历久弥香。这里的人们没有隔阂,相反,人们如饥似渴地吸取着其他民族的优良文化,并将自己民族的精华慷慨无私地传播给别人。这种开放的心态滋养着每个人,自然也润泽了塔小花们纯如白玉般的心灵。25日,在额敏县库鲁斯台民族手工刺绣市场有限责任公司,来自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各个民族的150多名“绣娘”飞针走线,编织着自己美好的生活。

  这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可每个民族都不藏私。库丽沙合木从15岁起就和母亲学习刺绣,至今已经是一名有着30多年哈萨克族刺绣技艺的好手。“哈绣好,但别的民族绣的也不差。”库丽沙合木指了指自己和别人的绣品,“你看,花纹和针法不一样,但哪种都有喜欢的人,所以我学他们的,她们也学我的,我们还学了‘苏绣’呢!公司好,请人过来,十万八千里外的好东西我们也可以看到。你看现在多好!”

  上户镇库玛克村,村民王国真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七团七连的职工于艮林共同出资购买的大马力农机具,每天都耕耘在库玛克村和一路之隔的七连田地上。

  “农机要有问题,只要招个手,或是打个电话,对面的人立刻过来,无论是在路哪边。大家不分你我,搭搭手,互相帮着就把问题解决了。”王国真说。两个好朋友因为隔路浇地而相识,如今是不可拆分的合作伙伴。农机在肥沃的田野上来往,钱袋在共同的协作中鼓起。

  不仅如此,事实上,七连70%的劳动用工,都是库玛克村的村民。抬腿就到的距离极大降低了七连的生产成本,而兵团卓越的农业技术也慷慨地流入了每一个库玛克村百姓的院中。多年来,兵地双方散布在塔城地区广袤的土地上,共同保卫着祖国的边防安全,维护着边境的和谐稳定。山水相依情意长,2016年,兵团首次选派干部组成“访惠聚”工作组进驻地方乡镇村队。167 团副团长张胜利成为了住库玛克村工作组组长。“我们要立足兵团种养殖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这9的资源共享,让村民日子更加红火起来。” 

  

  5月24日上午,在“恰秀”仪式中,哈萨克族唯一的国家级阿肯阿依特斯女性传承人加玛勒汗·哈拉把特老妈妈(左一)将祝福的糖果向人们抛洒过来。(新疆经济报记者高原玲子摄影) 

  

  就在喜庆至极的仪式中,25个民族和谐共处的额敏大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新疆经济报记者高原玲子摄影) 

  

  

  就在喜庆至极的仪式中,25个民族和谐共处的额敏大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新疆经济报记者高原玲子摄影) 

  

  “绣娘”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新疆经济报记者高原玲子摄影) 

  

  “绣娘”们的作品。(新疆经济报记者高原玲子摄影)

来源:天山网  编辑:王晶晶作者:  日期: 2016-05-26 02:43:00
标签:塔城;额敏;山花;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