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王求台长江西走转改 > 直击苏区变化

拥抱“赣州气象”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两年

2014-09-30 16:45:00  来源:人民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初秋赣南,勃显生机和繁荣。这片饱经沧桑而又荣光的红土圣地,正舒展活力迸发、感恩前行的昂扬姿态。

  两年前,来自中南海的特殊关怀情注这方热土,从此开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伟大探索。两年间,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不论有形抑或无形,这方水土这方人,都在历经一场化茧成蝶的嬗变。

  时间,考量一切,刷新一切。当我们的目光再次从红土地上抬望时,强劲的东风已经激荡振兴的浪潮,一种卓尔不凡的“赣州气象”蔚然呈现。

  今天,我们想探寻的是:变迁中孕育的气象,将呈现出怎样的光芒?

  幸福看得见摸得到

  兴国县埠头乡枫林村,两张新老照片,胜过千言。

  老照片:苍老斑驳的土墙连成一片,在寂静的村庄里摇摇欲坠。相比之下,画面冷冷清清,毫无生机。

  新照片:耀眼的白墙黛瓦,伫立在青山绿水之间,仿佛在吟唱着红土圣地迎来崭新生活的幸福歌谣。

  展示这两张照片的村民胡世瑞,去年结束了透风漏雨的生活,搬进了一栋两层半的小洋房。这个憨厚的老人总是不停叨念: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接着,胡世瑞又掏出一张自己多年前的照片,询问记者是照片中的样子显年轻,还是现在的样子显年轻?当得到满意的答复后,他摸了摸自己的额头,笑说皱纹都少了很多。

  胡世瑞的经历变化,是这两年万千赣南人所共有的感受。

  两年来,振兴发展好戏连台: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民生问题优先解决、发展瓶颈加速破解、造血功能日益增强、生态优势不断提升、先行先试稳步推进、红色基因接力传承……

  毫无疑问,生活在这里的人民,逐渐品尝到幸福的味道。

  然而,两年多前的赣南,民生欠账令人难以置信。40多万农户和胡世瑞一样,在风雨飘摇中期待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还有水、电、路、教育、卫生……民生难题一个接一个,民生瓶颈一个比一个狭仄。新一届赣州市委领导班子在全面深入了解赣南的现状后,形成了《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如实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赣南的现状情况,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

  在乡村开展了两年多“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崇义县医保局副局长朱丽华,除了对身边的变化感受颇深,对自身的能力和作风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她说,贯彻实施《若干意见》的过程,也是自己脱胎换骨的过程。两年来,推进振兴发展,赣南大地掀起了力度空前的“能力革命”和“作风革新”,带来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之变,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前所未有地提升。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赣州市各级干部观念更新、信心更足,能力更强、作风更好,执政为民深深扎根心底,务实担当成为精神追求,奋发进取在各行各业蔚然成风。

  国家部委下派39名才俊正式到赣州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拉开了互动交流、共促振兴的序幕。中央国家机关干部以独有的宏观把握、全局谋划、思维前瞻、视野开阔等优势,成为振兴发展的“智库”和“外脑”,进一步放大了《若干意见》的政策效应。

  挂职干部在大大促进扶持政策、项目、资金落实的同时,更加架起了中央和老区人民鱼水情深的“连心桥”,挂职干部成为“关爱特使”,热情传递惠民德政,让老区人民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同时,赣州选派上挂的干部,到部委后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从思想观念到行为取向,从目标路径到发展态势,从投资环境到干部作风,从本体认知到外在形象……赣南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

  千年等一回

  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赣州气象”并不是一种陌生的现象。在岁月的长河里,它曾那么意气风发。以至于行走在今天的古城墙上,仍能感受那份远古的荣耀与自豪。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每当这些千古绝句鸣响耳际,总能想象宋时的繁华。而那些文化古迹,无不诉说曾经的辉煌。

  但是,历史并不只是几页冰冷的纸张。哪怕是历经风霜,它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赣州人更想重拾当年的辉煌。这是千年等一回——《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为这个期盼已久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份被称为“国45条”的《若干意见》,从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方面面给予赣南倾斜。围绕“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特色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五大定位,《若干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被人们最为看重、对当地影响最大的是三条: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部委对口支援和中央财政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力补助。当时,许多专家指出,赣州在发展政策上成为“中部的西部”、“老区的特区”。

  先行先试政策多,这是《若干意见》的一大特点。据不完全统计,《若干意见》出现了9个“试点”、5个“试行”、4个“探索”、2个“试验区”、4个“示范区”、13个“重要基地”和30个“重大项目”,并有5个“扶持”、7个“补偿”、9个“补贴”、11个“优惠”和128个“支持”,赣南等有望成为现代农业、城乡发展综合改革、旅游扶贫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的新“特区”。

  这些政策措施很快得到进一步落实。两年间,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0个文件,国家39个部委出台77个实施意见或对口支援具体政策措施,29个省直厅局出台实施意见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政策层面予以系统化、整体性扶持,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政策支持体系。

  同时,赣州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成功举办央企入赣、赣台会、光彩事业赣州行等系列重大活动,引进一批重大项目。通过抓项目、兴产业,建城镇、带农村,从外在条件到内生动力,从经济总量到发展质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桩桩、一件件,出台的是政策、制度,提供的是人才、资金及项目,饱含的是中央、省各级领导对苏区儿女的深情厚意,激发的是赣南人民振兴发展的士气!

  两年来,全市上下凝聚共识、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项目落地。一件件惠民的实事,一批批重大的项目,泼墨成一幅幅幸福的画卷,照映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这就是一个地域的基因——无论日夜如何更替,岁月怎么轮回,它的骨子里总能传承一些优良的本质。传承这些基因,重拾起曾经的辉煌指日可待。

  “气象”从何来

  这是一片厚重深沉的土地,蓄之既久,其发必速;这是一片重焕青春的土地,凤凰涅槃,一飞冲天。

  是什么赋予赣州经济社会以巨大的推动力?这成了一个谜,吸引了大批媒体记者和学界专家纷至沓来。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先后来到赣州,密集关注赣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试图全面破解赣州迅速崛起的迷局。

  在国家特殊政策扶持下,赣州民生显著改善,后劲日益增强,红土圣地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赣州气象”愈加明显。

  合出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注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始终把老区人民的冷暖挂在心上。这片土地曾经有过的苦难、伤痛、奉献和牺牲,历史没有忘记,党和国家没有忘记。

  习近平同志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批示。39个国家部委机关对口支援赣州,出台77个实施意见或对口支援具体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单位也纷纷加入这场振兴发展的浪潮中。

  在振兴发展过程中,全市上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使赣南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动力与活动,赣南人民的历史荣誉感和自豪感得到进一步增添。

  闯出来。有人评价,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之所以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 很大程度在于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敢于揭短亮丑。谋划之初就清醒地认识到,赣州后发展、欠发达的市情仍未根本改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大通道还不完善;民生投入欠账多、缺口大,离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赣州在日后的发展中更加明晰了方向和思路。

  干出来。面对振兴发展的神圣使命,赣州的广大干部群众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市直机关一位干部曾打趣说,实施振兴发展战略的这两年,市政中心晚上总是灯火通明,而“白加黑”、“雨加晴”、“5加2”更是工作常态。

  然而,尽管如此劳累,但赣南的干部群众化关怀为动力,感恩奋进,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把中央的殷殷关怀、国家部委及有关单位的对口支援,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用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激情,加大振兴发展的力度,不断开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局面。

  蓝图一旦绘就,梦想就势不可挡。929万赣南老区人民孜孜以求的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正加速崛起!(李国生 周善汉)

  网民热议

  网友“李彩彩”:我在中央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了我的家乡,虽远在省外,但是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让人激动不已。数年没回家了,家里的变化让我有了“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感觉。现在,真恨不得长一双翅膀飞回家乡看看。

  网友“木小小”:中央媒体集中采访赣州,聚焦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给我们很大的鼓舞。这一系列报道感染力很强,让人精神振奋,干劲十足。我们一定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乘势而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实,为赣州的快速发展添砖加瓦,迎接更多关注的目光!

  网友“东南”:赣州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在全国助力赣南振兴发展这篇大文章的时候,作为赣州人,我们更要发扬主人翁意识,先行先试,主动、全力做好实现赣南振兴的宏图。

  网友“峰山清”:看了中央媒体对赣南振兴发展的集中报道,涉及面之广,采访之深,细节捕捉之生动,完整、鲜活地勾勒出赣州发展的现状,激励着奋战在一线的干部群众,让人欣慰不已。

  网友“如月”:赣州这几年的变化确实蛮大的,农民楼房盖起来了,城市发展加快了,尤其是民生工程大得民心,当地百姓称赞不已。借央媒的平台,这些成果值得分享和推广,也期待全国的百姓都能早日过上幸福生活。(摘自中国赣州网论坛、民情网 记者杨北泉整理)

编辑:李聪格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