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王求台长江西走转改 > 独家报道

融入骨髓的家国情怀 一名退伍老兵的信仰

2014-10-08 14:43: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上犹9月30日消息(特约记者黄宇亭 通讯员张鸣 方红慧)“每逢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我都要把国旗升起,国旗就是我的信仰。”国庆前夕,家住上犹县水岩乡太乙移民新村的抗美援寮退伍老兵曾祥玉说起家里的那面国旗时,立刻站立起来,保持挺拔的军姿,眼里充满着敬意。虽然退伍多年,历经岁月沧桑,但曾祥玉的风采依旧,那军人的气魄风度和周正清朗的五官,无不透露出他年轻时的威武风姿。

  初见曾祥玉,年近七旬,却仍然精神矍铄,与之交谈,感觉言语间透着一股坚毅和自信,与那干巴粗糙如干柴的手相握,仍然能感觉出一种力量。看到他升起那面五星红旗时,仿佛正是这面鲜红的旗帜,指引着曾祥玉在那战斗的岁月有了浴血奋战勇气,有了战胜敌人的决心。

  上世纪六、七十年,美国在扩大越南战争、策动柬埔寨政变的同时,又在老挝制造动乱,以提供军事援助、派遣军事顾问等形式,大力扶植亲美右派势力,对老挝人民进行残酷的“特种战争”。中国政府应老挝民族团结政府的要求,先后派出了11万余人的筑路工程大军到老挝上寮地区修建公路,以利于我援老援越物质的运输。为了保障筑路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根据老挝人民党的要求和中老双方协议,自1969年3月至1973年11月,中国先后派出第705大队和第302、第303、第304支队,担负援老筑路工程的防空作战任务。

  出生于1947年的曾祥玉,1969年冬入伍,随即跟随部队奔赴老挝,参加抗美援寮作战。说起当年的战斗情景,仿佛历历在目。“当时作为交通运输部队,负责运送物资到前线,夜间出行,子弹在耳边嗖嗖飞过,每天都是在生死边缘中游走,不知道哪一颗子弹把自己‘收拾’了。”带点苦涩的幽默,仿佛不是在讲述那段艰苦的烽火岁月,让人不禁感叹他的乐观与豁达。

  1974年退伍返乡后,做善事成为曾祥玉的习惯。从太乙村同湾组搬到移民新村,曾祥玉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三层小洋楼,并且在一层店面开了家小商店,方便村里群众。遇到邻里需要帮助,曾祥玉都乐于帮忙。有老人生病了,他骑着脚蹬三轮带老人去拿药;村民没地方晒被子,他在楼顶空地扯上便民晾被绳;门前水沟不畅,他扛起铁锹就去疏通……曾祥玉的热心肠感动着周边的群众。65岁的村民钟巨俊感慨地说:“曾大哥是村里人的榜样,口碑好得没话说,我们都很敬重他。”

  党,在曾祥玉心中一直是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多年前的“八一”建军节,曾祥玉收到水岩乡政府工作人员送来的一面国旗。望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曾祥玉没有压在箱底,他把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忠诚,用一名老兵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每年的“七一”、“八一”、“十一”,在这些特殊的日子,曾祥玉都会在自家楼顶,用简易的旗杆把国旗升起,行军礼,唱国歌,仪式朴素而庄重。当一进入村口,就能看见这面鲜艳的红旗在迎风招展,仿佛在宣示着老兵对家国的特殊情怀。

  “没有党,哪有国;没有国,哪有家?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曾祥玉嘴里念叨的这两句话让人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那保家卫国、战火纷飞的年代。而今当水岩乡准备在太乙新村开展镇村联动建设工作,他欣然应允,并带头支持工作:门前卫生三包,墙体立面改造,每一项工作都率先完成,并认真完成。如今,在曾祥玉的模范带领下,太乙新村别有一番景致:白墙、灰瓦、翘檐的建筑风格,步移景换、整洁优雅的圩镇社区,让人眼前一亮。“移民新村越来越漂亮了,我生活在这里很幸福。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这是我一生不变的信仰,更是我融入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曾祥玉望着高高飘扬的红旗,言语间一份自豪感油然而生。
 

编辑:李聪格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