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年会 > 最新消息

张小平:环境是国家的名片 要为环境保护传播更多正能量

2014-12-27 10:23: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上海12月27日消息 首届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年会于2014年12月27日至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这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环境新闻记者的年度会议,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不仅包括西部新疆、西藏、云、贵、川等省份,还包台湾与香港的一线环境新闻记者及环境专家总共70多位。作为长期从事西部、西藏问题采访的记者,张小平几乎走遍了整个西部地区,接触和报道过许多有关环境的话题。他认为,美丽中国和美丽西藏都需要精心呵护,他支持把环境新闻的研究长期坚持下去,逐渐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科。

  以下为发言原文:

  一、西藏环境见闻

  我在西部和西藏的采访频率很高。走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我受到的是美丽自然环境的震撼和博大人文环境的洗礼。他让我看到了美丽中国最动人心弦的一幕,世界屋脊最辽阔壮美的画面和那个最能吃苦的民族的生活场景。一切都是过目不忘,一切都是无与伦比,一切都令人流连忘返。

  自然环境中,如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景观;藏北无人区景观;阿里高原景观;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景观等。

  人文环境中,如拉萨的情调、八廓街的风情、布达拉宫的厚重、大昭寺的善男信女;阿里的日土岩画、山南的桑耶寺文化、日喀则的亚东、樟木等等。

  ?、 我的西藏与藏区环境新闻实践

  40多次的进藏生活与新闻采访实践,构成了我新闻生涯的大部分岁月。其中最难以忘怀的是我的两次登山采访和四次阿里之行。他使我有机会同时感受那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亲身感受到那里的发展、变化与环境保护现状。

  1、 登山采访。珠穆朗玛峰和纳木那尼峰的登山采访活动,

  使我有机会在世界上最纯净的地方连续生活了几个月,那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举世无双。登山采访使我对西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开启了我的西藏采访之门,可以说我的新闻生涯是从珠穆朗玛起步的。

  2、 阿里之行写内参

  1980年冬天,我第一次进入“西藏高原的高原”阿里采访,那里面临的环境危机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

  在回京后写的一系列内参中,我系统地反映了阿里当时面临的发展困境。

  3、关于木格措修水库的报道

  2004年的7月份,我应北京“绿家园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著名环保学者汪永晨之邀,前往四川考察在大渡河及其支流地区建水电站问题。那里的开发与生存、开发与保护、开发与民族关系的激烈矛盾现实使我受到震撼。

  同年8月9日,《人民政协报》的“民意”专栏,用整版的篇幅发表了我写的调研报告《失控的大渡河峡谷:电站热方兴未艾》。

  4、关于绿色拉萨的记忆

  我在2001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拉萨的旋律和色彩》,记录了我1995年——2001年间执行援藏任务期间对拉萨的切身感受。绿色拉萨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环境报道的主流应当是正面报道,西藏和藏区的美丽与神奇,是环境报道的亮点,是讲述西藏故事、塑造西藏形象的重要话题。

  三、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但也增加了环境遭受破坏的风险,同时西部开发与城镇建设的思路问题也尖锐地摆在了世人面前。

  1、环境报道要有思辨性和前瞻性

  环境报道的任务是讲述事实、升华认知和指导未来。

  应当提倡西部开发“热运行”中的“冷思考”。

  2、 西藏的发展必须注重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西藏具有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和平解放以来,中央一直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典型的提法是“慎重稳进”。而现在则越来越要求和内地同步,加快融合,这些想法和做法都值得谨慎对待。

  3、 要控制进藏游客总人数。

  这是西藏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

  环境新闻的研究应关注包括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战略在内的多项课题,研究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原生态与推动新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融合的关系等。环境新闻的研究要和政治学、新闻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结合起来。我支持把环境新闻的研究长期坚持下去,逐渐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科。

编辑:龙明洁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