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12月18日消息(记者黄倩)滨海而居的人们,虽然与大海咫尺之遥,但是仍感觉它深不可测,仿佛异次元。如何满足人类对海洋的好奇心,同时又守住海陆和谐的平衡点?当人类从大海中索取食物、能源等物质供给时,它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又是如何?人类对它又有怎样的回馈?

  由深圳市创意十二月组委会和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从海里来——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当代设计建言”展览18日在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启,旨在唤起人们对如何让人类、城市、海洋三位一体和谐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思考。

  展览海报(策展团队供图)

  地处南海之滨的深圳正在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全力推进的进程中,除了海洋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海洋城市文化特色的构建,以及对海洋生态的保护和治理,也是这座城市自觉担负起的全球责任。

  作为2020年深圳创意十二月文化重点项目之一,“从海里来——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当代设计建言”展览以“线上展+线下展”相结合方式,从科技与海洋城市文化特色相结合的角度,向观众展示创意工作者对人海和谐关系的探索,以视觉和互动的方式,具象地拉近人和海洋、城市和海洋的距离。

 展品《Polar Power》(总台央广记者 黄倩 摄)

  其中,方二孟瑾的作品《Polar Power》,借“北极熊”这个与海洋息息相关且具有环境意识的代表形象,呈现一种熟知但又陌生的感觉,并以满载欢笑的包装展示思考性的意向,希望作品能提醒大家对所爱的人表达关怀,对所爱的事付诸行动,对所爱的环境付出保护。

  挪威当代艺术家雅娜·文德伦用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附近海域录下的春天里万物生发的声音,让观众通过聆听去感受作品《极地冰区的春暖花开》。青年艺术家彭显锋从自然界的“云”中汲取灵感,运用科技手段重构人工化的场景,让装置艺术作品《云工厂》建立起观众与“超然”场景互动对话的通道,在作品面前能够找到自己内心中的一丝悸动。

  展品《永恒Φ瞬间》(总台央广记者 黄倩 摄)

  新媒体艺术家In_K毕振宇的作品《永恒Φ瞬间》则以计算机AI生成一个混合环境与眼睛的抽象图像,并投射到一块一亿四千万年前的化石板上,远望像人的瞳孔,近看又似是俯瞰的海湾,让观众在面对具有时间观念的物质材料时去感知永恒与瞬间的黄金分割点。

  青年艺术家章献的参展作品《危险的事物固然美丽》,是用一台带天线的彩色监视器循环播放着近20年间环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画面,其中隐藏在机器内部的磁铁受机械驱动旋转,让原本平常的气象汇报变得扭曲多彩,借以警示人们,非自然力量的施加会导致地球产生不可逆转的一些变化。

  展品《一日傍存》(总台央广记者 黄倩 摄)

  集画家、策展人、置景师、室内设计师等于一身的戈牧野则用象征人类文明技术的霓虹灯和塑料构建出作品《一日傍存》的虚幻景象。在这里,人类的活动凝聚成为自然之上屹立的人造纪念碑。作品以调侃亦或担忧的意味带观众去思考,我们的行动在如何塑造着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又将如何被环境重塑?我们应该如何为人类、海洋与人造物的共存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此外,集结了10位个性与专业背景各异却互补的艺术家与技术专家的法国Scale团队的新作——互动装置作品《Flux》也将在线上展上亮相,动态光带线条的微妙组合形成了一个集合体,以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来呈现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同时大家还可以在线上展看到来自肯尼亚的Ocean Sole用海滩上回收的废弃人字拖做出的迷人动物雕塑。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月3日,公众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艺文南山”同步线上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