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威海:天厚爱 人自爱(绿色家园)

2017-02-11 14:27:00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威海:天厚爱 人自爱(绿色家园))

  无论山东威海的市民,还是到访威海的游客,大家都爱晒风景:没有一丝云彩的“威海蓝”、棉花糖般的朵朵白云、碧海白沙……“晒”的背后,有的是一份自豪,有的是一份发自内心的喜爱。

  说起自己生活的环境,威海人有理由骄傲。去年6月,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威海宜居指数位列前十;11月举起环保界最高奖中华环境奖的奖杯。1月17日,山东省环保厅公布“大气环境质量2016年度17城市排名”,威海所有8项指标全部位居全省第一,而且2016年度空气质量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填补了山东省无达标城市的空白。

  坚持生态立市,守住空间规划、土地规划和环保规划的红线

  每次评选,看着威海老拿第一,兄弟城市有的会有点“不服”。有人说,老天爷把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都给了威海,生态环境能不好吗?记者把这个问题提给威海市环保局的同志。

  “不是在你记者面前这么说,威海是有先天优势,但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 生态立市 理念和坚持。”威海市环保局调研员李彬打开话匣子,“成立地级市以来,历届市领导都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大家秉承着建市之初的共识:论历史、论知名度、论实力,跟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咱们没得拼。唯一可以比拼的就是环境,必须在保持优势的前提下,缩小差距。”

  怎么保持这一优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留住好的环境?拒绝“两高一资”项目是底线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某财团看中威海的环境,计划投资2.5亿美元在威海建设一个大型水泥厂。“那个年代对我们来说真是大项目啊,可市政府一点没犹豫,断然拒绝这个项目落地。”李彬很有感慨。

  “把先天优势比作一张白纸,假如胡抹乱画,可能是一团涂鸦,要是有规划地描绘,那就可能是一幅美景。”威海市环保局同志口中的规划,是《威海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安全稳定的生态格局、可持续利用的环境资源、健康安全的环境品质、公平共享的环境公共服务,这些目标在规划中化作一个个明晰的指标。比如,大气环境一级管控区面积比例到2020年不小于7.1%,意味着412平方公里范围内要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还要对现有工业大气污染源(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等)责令关停或实施搬迁。

  有人说,环保规划就是一张画,墙上挂挂,大家看看而已。在威海,环保规划可不是如此。作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城市,威海实现了空间规划、土地使用和环保规划三张电子地图的叠加管控。想上项目,不用找人问行不行,三张图上就能清楚地告诉你合不合规、能不能上。

  “大自然的这份厚爱为威海这座城市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讲得很到位。

  抓落实,靠精细化管理、科技化手段,靠各部门联防联动联控

  要落实理念、规划,实现碧海蓝天常在,靠什么?

  “靠精细化管理、靠科技化手段,更要靠团结一心的队伍!”市环保局调研员王进喜回答得干脆。

  怎么管算精细?以连续几年的环境隐患大排查为例,威海市通过摸查排查,把所有影响环境安全的问题都梳理出来,而且,将环境隐患按影响和危害分类,根据类型倒排解决时间表。市环保局副局长刘昌军告诉记者,2016年各区(市)、单位自查上报的环境隐患有318项,其中一类问题9项,二类问题263项。每周三各部门安排调度会,解决的情况、存在的难点一目了然。

  威海港散货码头长期没有散煤装卸密闭设施,严重影响周边空气质量,也影响百姓正常生活,信访不断,被列为一类问题。在市领导和各相关部门不断敦促下,威海港投资千万元铺设管道,购置喷淋车用以降尘,投资数亿元的密闭卸煤设施已经进入项目论证阶段。

  每年解决一批环境隐患问题,不仅缓解了环境监管压力,更增强了百姓对环境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正在开座谈会,环保局几位同志的手机忽然一起震动起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拿起来看。看到记者很纳闷,王进喜解释说,大家收到的是一条企业在线监测排放超标的信息。“我们开发了平台,有超标马上能收到信息,相关的调查、处置程序就会立即启动,我们不能容忍超标多发生片刻。”

  在线监测、实时预警只是科技化手段之一。威海市正在发展“智慧环保”,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提升监管水平,实现环境管理、服务与决策的实时化、智能化。

  环保工作质量连续多年全省第一,监察执法、监测、应急大比武样样拿回一等奖,刘昌军说这是努力拼出来的。有一年,全省环境应急暨监察监测大比武,比赛结束前,一心想拿第一名的威海环保代表队得知与第一名还有微弱差距,一位负责人5分钟内嘴上就起了大水泡。“我们的队伍就是这样,拼的是个心气,要做就是最好!”

  “环保靠队伍,不光是环保部门,更要靠各部门的联防联动联控,打好组合拳。”市环保局局长毕建康说,围绕改善空气质量,经信、环保等部门联手开展油气回收治理,环保部门与交通管理部门联手开展机动车排气治理,住建部门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城管部门整治露天烧烤行为……

  实现自由呼吸自在生活,少不了企业和公众的参与

  干净整洁的街道,精心修剪的绿植,优美自然的岸线——威海无论城市和乡村都很干净、安静,让人印象深刻。

  记者抵达荣成市寻山街道赵家村的时候,大雪下得正紧。这样的天气到农村采访,真担心会弄脏我们乘坐的车辆。可一下车,完全出乎预料,农村街道整洁干净,路面虽然湿滑,却见不到一点泥水。这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而且一些村落的污水处理用的是“高大上”的膜处理技术。

  “胶东老百姓爱干净,这是一直以来的传统。”荣成市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江涛告诉记者,虽然膜处理成本略高,但百姓确实感受到环境变得更好了,又有财政支持,大家觉得这钱花得值。

  威海热电集团离城区不远,正值采暖季,这里会不会排放大量污染物,为洁净的空气添负担?公司董事长赵爱国自信地摇摇头。这家热电企业刚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在环保中控室,各项污染物排放实时数据不断闪烁:二氧化硫1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57毫克/立方米,烟尘仅为3—5毫克/立方米。

  不仅在超低排放上投入巨资,威海热电集团还承担了几十万户居民住宅节能改造的任务。“改造得好,可以降低能耗,同样也是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赵爱国告诉记者,煤场防护网、中水利用项目,都是企业自觉建设的,耗费大量投资,不为别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得多给这个城市减负增光。

  “你知道我们这地方是很少见塑料袋的,有天起大风,我办公室窗外很高的一棵树上,挂上了个塑料袋。别扭了好长时间,一直在想把它给弄下来。”当地一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赵锦胜说。折腾了半天,他和员工终于把这个“碍眼”的东西弄下来了。“我们享受到威海的好环境,也都想让自己的家更干净、更美!”

  多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从发展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努力构建资源统筹、标本兼治、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大环保格局。

  自由呼吸、自在生活,这是小城荣成的城市口号,也是威海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钟情与坚守,是根植于威海血脉中的城市基因。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此执着追求,共建、共治、共享、共荣。”举起中华环境奖奖杯的那一刻,市长张惠的这段话引起了很多共鸣。“共建、共治、共享、共荣”,这个被很多专家推崇的环保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编辑: 龙明洁
关键词: 绿色家园;市环保局副局长;中华环境奖;油气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