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记者刘天思)12月30日,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北京蓝色智慧中心在北京市朝阳区正式发布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指数(2020)(以下简称“实验区指数”)。实验区指数是全国首个反映区域文化产业带发展情况的综合指数,从综合效益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文创实验区”)“十三五”发展丰硕成果,是文创实验区创新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风向。

  “在确定指标体系框架时,既考虑到文创实验区作为CBD-定福庄文化产业带这样一个区域生态,也考虑到文创实验区是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创新发展廊道’这样一个文化产业功能区的定位。因此,我们提出了畅通文创实验区发展内外‘双循环’的思路,注重体现文创实验区发展对内部区域、国内其他区域乃至国外地区的影响。”北京蓝色智慧研究院院长肖梦向记者介绍了实验区指数编制的思路,“站在历史与未来之交的发展拐点上,尤其在‘十三五’收官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推出实验区指数,既是对文创实验区成立五年多来的历史复盘,更是与‘十三五’这五年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大局的对标对表。随着文化产业的功能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田’,文创实验区有必要去探索运用新的工具寻找自身与新时代接轨的战略切入点,持续扩大示范引领的强烈讯号。”

  记者了解到,实验区指数指标体系设有环境支撑、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协同开放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

  文化环境支撑指数快速增长。2019年,文创实验区文化环境支撑指数为251.2,较上一年提高37.4,与2015年相比,年均提高37.8个点,区域经济环境、社会开放环境及营商营文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与改善。

  文化创新驱动指数大幅攀升。2019年,文创实验区文化创新驱动指数达到354.1,较上一年提高123.7,与2015年相比,年均提高63.5个点,已经形成了创新成果富集、资金投入密集、智力资源聚集的创新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文创实验区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打造“信用评级、快捷担保、见保即贷、贴息贴保”信用融资服务闭环,累计为朝阳区1080家文化企业提供贷款融资175.28亿元;建成北京市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形成“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投贷联动、上市培育、政策支持”的股权融资服务闭环;率先出台全市首个《文化创意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南》,借助科技手段、资本力量、贸易路径,突破纯文化业态发展的天花板,激发产业内生动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2019年,全区共有442家文化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类企业在文创实验区争相涌现。

  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持续增长。2019年,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为113.8,较2018年稳中有升,在2015至2017年均提高19.4个点的基础上,产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数量由1.6万家增加到3.48万家,文化市场保持了繁荣活跃的状态。2020年8月北京市认定的市级园区名单中,朝阳区有32家文化产业园区入选,占全市32.6%,居全市首位。此外,汇聚了集奥聚合等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掌阅科技、宣亚国际等52家上市挂牌文化企业,得到APP、太合音乐等5家文化类独角兽企业,以及万达文化等164家文化类总部企业,其中外资文化总部企业92家。

  文化协同开放指数涨幅显著。2019年,文创实验区文化协同开放指数为314.9,比上一年提高37.3,与2015年相比,年均提高53.7个点。2019年文创实验区内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出口额17804万美元,较2015年增长79%,文创实验区国际影响力不断彰显。

  据了解,自2014年12月正式揭牌以来,文创实验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构建文化产业领域全面改革创新体系,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创新升级,产业融合和协同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文化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显著增强,服务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贡献显著提高,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显现,国际文化传播交流的枢纽功能日益凸显,成为引领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