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青岛12月19日消息(记者王伟)12月19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建造启动仪式在青岛西海岸举行。该船将于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拢、出坞下水并开展设备及系统调试,2022年3月正式交付运营。

  “国信1号”总长249.9m,型宽45m,型深21.5m,设计吃水12m,载重量约10万吨,排水量13万吨,设计航速10节,可移动躲避台风赤潮等恶劣气候,在全球海域开展养殖作业。全船15个养殖舱能提供80000方养殖水体,其中前13个养殖舱单舱5600m3养殖水体,与半个标准游泳池水体量相当,后2个养殖舱单舱3600m3养殖水体,通过养殖水体交换系统,实现养殖舱内水体与外界自然海水进行不间断强制交换,借助深层取水装置获取适宜温度盐度的海水进行养殖,保持养殖鱼类一直处于最佳生长状态,进而缩短养殖周期、提升养殖品质。

  随季节和水温变化,首艘养殖工船“国信1号”将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列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间开展大黄鱼等高品质鱼种养殖。

  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小虎介绍,近年来,全球海洋渔业资源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过度捕捞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退,而传统的网箱等近岸养殖方式面临养殖密度过大、局部水域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养殖病害及赤潮、绿潮频发,水产品质、安全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现在海洋产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为解决我国渔业捕捞资源不足、生态养殖环境恶化问题,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海洋渔业专家构想了“未来海洋牧场”建设蓝图,提出了养殖工船的初步设想,并持续开展大型养殖工船系统研究。在项目研发团队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试验和研究基础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推动成立了深蓝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和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开展深蓝渔业工程科技攻关,完成了以“大型养殖工船功能与船型”“鱼类集约化船载舱养工艺与装备”为核心的创新性成果,已经形成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并在世界渔业发达国家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科技同行的关注。

  2019年以来,青岛国信集团发起并联合中国船舶集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台州大陈岛养殖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蓝色粮仓公司等单位开展项目科技攻关和产业示范应用,合作研发建造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全封闭游弋式大型养殖工船项目。在资本和产业的加持下,这一项目实现了由实验室科技成果向产业示范应用的突破和落地。经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攻关,养殖工船集成了养殖水体交换系统、鱼苗入舱系统、饲料投喂系统、成鱼起捕系统、加工系统、鱼获冷藏装置、养殖实验室和养殖集控系统,开辟了海上“移动牧场”的工业化养殖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