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2月15日消息(记者陈瑜艳)记者从12月14日召开的浙江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杭州专场上了解到,杭州实现了“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1.5万亿元、人均GDP超2万美元”的历史性跨越,交出了彰显“数字”“幸福”“宜居”特色的小康答卷。

  数字是杭州的基因,数字赋能加快推进了杭州的高水平小康建设步伐。“十三五”期间,杭州以数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治理第一城”“移动办事之城”建设全面推进,获得“新时代数字治理标杆城市”称号。

  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建平表示,数字让杭州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目前,杭州大力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了之江、良渚、西湖、湖畔四大实验室,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基建也在加快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1.84万个,密度全国第一、渗透率全国第二。杭州现拥有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168家,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全市上市公司总量212家,今年新增20家,总市值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三,总数量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四。

  同时,在数字的助推下,杭州的社会治理精细高效。杭州城市大脑不断迭代升级,形成覆盖交通停车、文化旅游等11个重点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和204个数字驾驶舱,如“舒心就医”303家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先看病后付费”,服务超4700万人次。依托“城市大脑”杭州还率先打造了“移动办事之城”。如全部实现企业开办和公民个人出生、上学等高频办理事项“同城同标”“同城同质”“一件事”联办;公民个人事项92.56%实现“一证通办”,全面“掌上可办”、24小时“自助可办”、15分钟生活圈“就近可办”;“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开工前审批时间压缩至9个半小时、用地规划许可证3小时核发、企业开办实现“1个环节、30分钟”、用水用气报装1个工作日,“亲清在线”平台最近5个月在线完成直达“秒批”“秒审”各类业务近5万件。在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杭州综合排名第五,被选取为世行营商环境参评备选城市、全国营商环境首批创新试点城市。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连续14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的城市,杭州着力打造人民的幸福城市,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确保每年完成10件民生实事,让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更靓。2019年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9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均居全国领先水平,城乡收入比由2015年的1.88∶1下降到2019年的1.82∶1。全市人均预期寿命约83.0岁,高于全国平均5.7岁,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戴建平介绍,杭州的幸福还体现在对人才的巨大吸引力。据统计,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今年以来又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28万人,城市发展与个人成才实现共生共荣。

  杭州还是宜居天堂。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建平说,杭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最美风尚”,融人文之美于山水之美。

  杭州全市目前I-III水质断面超过90%,近5年市区PM2.5浓度累计下降44%,建成3000多公里城市绿道,森林覆盖率达66.7%,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主城区千岛湖原水饮用全覆盖。

  杭州一直致力于守护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成为拥有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三世遗”城市。钱塘江古海塘遗址、德寿宫遗址、天目窑遗址等重大考古项目也陆续启动。全市现有人类非遗代表作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4项,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人文美丽也是宜居杭州的重要标志。在杭州,机动车礼让行人蔚然成风,涌现出了陈立群等一批先进典型,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日渐浓郁。2019年,杭州在国内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位列第二。2020年,杭州再度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四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