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5月18日消息(记者凌姝 通讯员鄂文旅)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各地博物馆大力提供线上展示资源,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为抗击疫情加油鼓劲。防控形势向好之时,又本着“为明天留住今天”的强烈使命感,开展抗疫物证征集,用“物”的方式守护过去的智慧、经验和精神遗产。

   

  5月15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社教老师章旖在腾讯课堂为水果湖第一小学2000余名学生进行云课堂直播,讲述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志士“写”在戎衣上的战斗日记,和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战中医护人员写在防护服上的防疫日记。(央广网发 通讯员鄂文旅 摄)

  新收藏:近两万件抗疫物证留存记“疫”

  湖北是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战场,为有效记录抗击疫情防控中涌现的感人事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中旬,湖北全省各级博物馆季候共征集到近20000件物证。

  雷神山医院作为本次武汉战“疫”的重要阵地,湖北省博物馆先后从雷神山搜集到50多件实物资料。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的工作牌和纪念章、第一位出院患者的小结、第100位出院患者的全套病例、护士们自制的病房专用小挎包……这些都是珍贵物证。搜集100张肺部CT,展现新冠肺炎患者轻症、重症、康复等各个阶段的肺部状态;征集所有援鄂医疗队队旗和签名防护服;医疗队员的请战书、家书……目前,湖北省博物馆已征集到1200余件各类见证物。

  自3月中旬开始,武汉革命博物馆向社会公开征集抗疫实物,已征集到包括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方舱医院胸片、张伯礼院士签名的防护服及手书《归辞》、陈薇院士签名的首日封、“重症八仙”签名短袖、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孙晖的对讲机、武昌方舱医院护士长王建英的工作笔记、福建医疗队给下榻酒店写的感谢信等一大批代表性抗疫物证。目前,已征集到抗疫物证9615件。

  襄阳市博物馆从4月4日起面向社会征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物证。4月21日,便迎来首批抗疫物证入藏。这些抗疫物证有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捐献的该院医护人员的请战书、宁夏援襄医疗队的工作服,有襄阳市红十字会捐献的捐赠证明清单,有襄阳市供销幼儿园捐献的抗疫系列故事汇编,还有市老年大学学员张玉勤捐献的剪纸作品等。

  云观展:500多场线上活动助力抗疫战役

  疫情防控期间,湖北各地博物馆“闭馆不闭展”,聚焦疫情阻击,开展了500多场内容丰富的系列线上观展交流活动,发掘文博藏品蕴含的荆楚风骨、中国精神,引领百姓“云观展”,凝聚同心抗疫精神力量。

  湖北省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深挖文物内涵 ,利用“互联网+”方式,打造系列线上文化大餐,先后推出了线上展览、云直播、微课堂等活动。推出的“云观赏湖北省博物馆”直播,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达796.6万人次;推出6期“文物不言”线上展播活动,截至目前浏览量超过1亿人次。

  武汉全市文博行业闭馆不闭展,结合实际推出数字博物馆、线上云游博物馆、线上展览等多种服务,为广大市民献上丰富的精神食粮。各馆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活动100多场,浏览观众3000余万人次。武汉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等推出了线上数字博物馆,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就可线上参观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武汉革命博物馆、晴川阁积极参加“云游·春光中的武汉”大型全媒体直播活动,讲解员化身主播,和1500万网友一起在线追寻英雄足迹,回望城市历史,向时代英雄致敬。

  5月15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举办“首义微课堂——牵手博物馆 踏寻英雄的足迹”系列课程活动,首次在线上与学校联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系列课程由20节课组成,包括《写在衣服上的日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有仁医 逢战必胜》《守一方土 护一座城》《白臂章与红袖章》等,将在每周五下午的德育课堂与同学们见面,引导青少年学生举英雄旗、弘英雄志。

  在荆楚大地,各个博物馆运用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把展览带到观众眼前,通过网上展览、虚拟展厅、数字博物馆等方式,持续向公众推送优秀文化产品,满足观展需求,舒缓精神压力,激发抗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