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2月10日消息(记者杨静 通讯员杨嘉麟)身患低血糖症的王阿姨日前经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内分泌科、放射科、普外科等专家开展MDT(多学科诊疗)讨论,明确王阿姨可立即安排手术。

  两年前的一个早上,正与邻居攀谈的王阿姨,忽然停滞不语,大汗淋漓,瘫软无力……随后的日子里,王阿姨的这种症状发作越来越频繁,每次发作都毫无预警,伴随着濒死感和强烈的恐惧,辗转于多家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精神科等多个科室,均无功而返。最后她抱着一丝希望慕名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内分泌科就诊。根据王阿姨症状发作后进食可缓解的特点,内分泌科医生初步判断困恼王阿姨的疾病“元凶”可能是低血糖症。这个诊断很快得到证实,饥饿实验显示王阿姨最低血糖只有1.5mmol/L!这个数值意味着王阿姨很有可能在下一次低血糖症发作时严重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虽然明确了王阿姨患有低血糖症,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低血糖症频繁发作?内分泌科胡耀敏主任亲自查问病史,对王阿姨的病情进展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各项检查逐一排除了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性和非胰岛细胞肿瘤性的低血糖。考虑王阿姨本次住院低血糖发作时,胰岛素水平不适当地升高,最有可能诊断就是“胰岛素瘤”。但是,胰腺增强CT、腹部MRI、PET-CT竟然均未在王阿姨身上发现肿瘤。错综复杂的病情,使大家陷入了迷雾。团队医生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病例文献后达成共识,微小“胰岛素瘤”影像检出率不足5成,幕后作祟的黑手很可能还是它,只是通过常规手段无法让它现身。

  因而,胡耀敏主任组织放射科、普外科等专家开展MDT(多学科诊疗)讨论。放射科陈增爱主任指出,由于胰岛素瘤一般体积不大,而能否早期检出微小胰岛素瘤一直是常规影像检查的难题,建议应用我院最新一代双源CT进行胰腺灌注成像,协助追查可疑的胰岛素瘤。普外科孙建华主任表示,王阿姨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都非常符合胰岛素瘤,鉴于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有必要进行这次尝试。如果影像手段仍定位不明确,在充分告知病情的基础上,外科也会积极配合进行手术探查。

  在多学科通力配合全力支持下,患者胰腺灌注CT的结果让所有参与的医务人员如释重负,狡猾的微小胰岛素瘤终于被找到了!明确占位后王阿姨被立即安排手术。术中随着胰岛素瘤逐渐被摘除,患者的血糖水平终于回到了正常水平。更可喜的是,后期病理报告表明王阿姨的胰岛素瘤属于G1期,是良性的,也就是王阿姨的疾病被彻底治愈了。

  胡耀敏主任介绍,低血糖看似普通,甚至成为挂在大家嘴边的常见病,但其背后的病因其实非常复杂,往往潜伏着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杀手,临床医生必须重视。

  内分泌腺体,上至垂体下至胰腺、肾上腺等,统管全身内分泌激素水平,调控身体各个机能,即便是非常微小的肿瘤都会造成全身性的严重危害。然而各个内分泌腺微小肿瘤的定位诊断常常不易,这就要求内分泌科、放射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临床各科室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进而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手段进行精准的病灶筛查。王阿姨的病例充分体现了仁济医院南院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积极联动,紧密配合的优势。此例神秘胰岛素瘤的精准诊治更加鼓舞了MDT团队为广大患者“一站式”治愈疑难重症的信心。

  胰岛素瘤,又称胰岛β-细胞瘤,是一种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发作性低血糖症候群为特征的疾病。绝大部分是良性,但仍有少部分G3级肿瘤为恶性,可发生远处转移。90%左右的肿瘤位于胰腺内,在胰腺头、体、尾各部位发生的几率相同。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的低血糖。2)低血糖症状可以发生于空腹、餐后、运动等任何时间段,无特异性发作时间。3)低血糖症状可极为严重,甚至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