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病区垃圾分类管理员”汤阿姨的一天:医院垃圾分类,我们是认真的

2019-06-28 10:2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6月28日消息(记者杨静 通讯员杨嘉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下文简称“仁济医院南院”)六楼东病区保洁员汤阿姨自今年5月起,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病区垃圾分类管理员。
  今年6月至今,仁济医院南院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每层楼每个病区都明确了垃圾分类的工作指标。以汤阿姨为代表的垃圾分类管理员,每天都会通过巡视,对病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每日考核评选。尽管是在和垃圾“打交道”,可汤阿姨却干劲十足。
  早上7:00,汤阿姨手拿记录本、身穿工作服、戴好工作证,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仔细检查所在病区分类垃圾桶是否摆放规范,病区内的宣传告示等物料是否损坏或遗失,对于不规范投放的垃圾进行分拣装袋,并将垃圾投放不规范存在的共性问题加以记录。
  8:30,汤阿姨按照医院规定的各病区垃圾投放时间安排将六楼东分拣装袋后的垃圾送至院内垃圾站。作为当天5名全院垃圾分类监督员之一,她对各病区当天产生的垃圾上称称量登记、形成台账,并将各病区的垃圾逐桶、逐包、逐层拆包检查,监督全院病区垃圾投放。一经发现分拣不合格,她便要在第一时间提醒对应病区保洁员,避免类似错误分类的再次发生。同时,对出现三次分类投放不合格情况的科室保洁员进行现场再培训,并请相关科室负责人一同到场学习。
  10:00,汤阿姨回到病区,与护士长一起对于当天新入院的患者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讲解。自6月1日起,仁济医院南院要求各病区从食品安全的角度,面向住院患者加强宣教食用医院提供营养膳食的益处,不建议食用外卖。
  午餐时分,汤阿姨开始巡视病区,重点对于患者家属食用外卖垃圾进行监管。今年6月至今,医院食堂根据患者家属需求推出各种套餐,鼓励患者家属到医院食堂就餐。一个月来,病区外卖数量明显减少,超过90%的患者家属主动在院内食堂就餐,并全部使用不锈钢餐盘餐具。
  14:30,汤阿姨再次巡视病区垃圾投放点内垃圾投放情况,并至垃圾站将下午时段各病区送至的垃圾逐桶逐包拆包检查,重复上午的工作。这时,汤阿姨突然在某病区生活垃圾的干垃圾桶里,发现了一块患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尿垫。汤阿姨弯下腰,用火钳将其拿出,交由医废专管员送至医疗垃圾暂存处,并立即把情况向该病区保洁员和护士长作了反映。
  “医院经常警示,医疗垃圾所携带的细菌、病毒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这些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呼吸和皮肤的破口进入人体造成疾病的传播。因此,在医院里尤其要注意,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绝不能够混投。”汤阿姨说,“做好医院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类不仅事关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更是与所有人切身利益都有关系的大事。”
  16:30,汤阿姨将当日六楼东病区各类垃圾投放的数量登记在后勤保障处工作册上,汇总当天的工作情况记录。同时,作为全院垃圾分类监督员,针对某些做的不够好的病区,她将遇到的具体问题加以登记,向医院后勤保障处负责人汇报用于次月医院科主任会上通报讲评。
  17:30,忙完工作的汤阿姨习惯在医院内转一圈,看到医院垃圾分类越做越好,作为病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带头人”,她的心里,满是自豪感。
  自仁济医院南院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截止2019年6月,根据各个不同区域的需求,共新增设四分类垃圾桶800个,张贴宣传标识1500张。自6月初执行分类管理规范,仁济医院南院通过分类管理举措的推行将每个工作日产生的干垃圾数量从65桶逐渐降至45桶以下,湿垃圾从2桶提升到4-5桶,外卖一次性包装重量下降超过8成,已严格控制在政府指标范围之内。
  除了注重源头减量和加强分类管理之外,医院还正在开发一套医院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从源头分类、途中运送、末端分拣等各环节,实施扫码全程垃圾分类监管工作,管理人员可以在手机APP上实施后台全程监管,使垃圾产出、投放、运送、分拣责任明确、全程追溯,有效地提升了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用上了这套垃圾分类线上信息管理系统,汤阿姨每天的工作也更加规范透明、可追溯了。
编辑: 胡莹莹

“病区垃圾分类管理员”汤阿姨的一天:医院垃圾分类,我们是认真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下文简称“仁济医院南院”)六楼东病区保洁员汤阿姨自今年5月起,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病区垃圾分类管理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