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2017-11-14 16:3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南京11月14日消息(记者刘飞 景明 通讯员焦思颖)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11月13日至1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耕地保护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谋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耕地保护工作,全力推动耕地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表示,国土部门要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完善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确立明责任、算大账、差别化的占补平衡新方式,搭建智慧耕地管理新平台,强化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先进性,推进耕地保护的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努力开创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新局面。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耕地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改革征地管理、优化建设用地审批、改进占补平衡政策、强化补充耕地监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土地整治实施模式、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复垦管理等重要举措,耕地保护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以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以用途管制为核心,以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为主要内容,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全力推进。一是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强化优质耕地特殊保护。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国共划定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并全部实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二是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五年来,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560万亩,同期补充2259万亩,实现了占补有余,95%以上建设用地实现耕地先补后占。三是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升耕地产能。五年来,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亿亩,新增耕地2400多万亩,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到2个等级,农田产出率普遍提高10%—20%,新增粮食产能约440亿公斤。四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落实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将耕地保护考核指标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要内容。

  用地保障服务效能切实提高。一是坚持有保有压,保障国家调控政策落地。在服务稳增长方面,五年来,全国批准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近1500万亩,其中交通和水利用地占75%,批准先行用地34万亩,保障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时落地。在全力保民生方面,五年来,各地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160.7万亩,满足了2716.8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在推动去产能方面,对钢铁、水泥、煤炭、煤电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出台用地管控的政策措施。二是坚持分类指导,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用地,支持光伏、风力等新能源项目用地,保障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用地需求。联合农业部专门出台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用地政策,明确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最大限度地支持现代化农业生产和规模化农业经营。三是坚持放管结合,提高用地审批效率。改进和优化建设项目用地全流程审查报批工作,改进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实行建设用地远程报批。

  基层群众获得感有效增强。一是改革优化征地制度,维护农民权益。各地严格规范征地程序,健全征地矛盾化解机制;完善落实征地补偿政策,普遍做到3—5年调整提高1次征地补偿标准;拓展多元安置途径,加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力度。二是加大征地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农民权利。通过建设公开平台、畅通公开渠道、规范公开内容,搭建了全国征地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做到征地批前、批准、实施信息全覆盖。三是拓展惠民利民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年来,安排贫困地区土地整治项目5200多个,建设规模6100多万亩,投入资金940亿元;14个中央支持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惠及近百个贫困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55个,650多万农民受益。

  耕地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了耕地保护信息化管理,推动实现横向联动、纵向联通、信息共享、全程监管,有力支撑了耕地保护各项工作,促进了耕地保护规范化、精细化。完成了全国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建立了1.4万个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点,实现了对全国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情况评价监测,分等成果社会共享。完成全国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基本查清了耕地后备资源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总结耕地保护工作取得的进展与成效,我们从中得到重要启示和经验,概括起来集中体现为四个坚持。”曹卫星说。

  一是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这是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指示要求,始终在实践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切实增强耕地保护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明显增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才能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行稳致远。

  二是必须坚持大局意识、底线思维,这是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始终把耕地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思考、去定位,坚持土地公有制度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大局意识、底线思维,我们才能在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中形成合力、协调联动,才能在应对复杂局面和挑战中保持定力、扎实推进。

  三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这是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方法。我们始终坚持直面问题、务实进取,坚持中央要求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针对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更加注重以资源保护夯实粮食安全,以支持用地促进稳定发展,以维护权益保障社会稳定。实践证明,坚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破解矛盾和难题。

  四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群众权益,这是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始终坚持试点先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重要文件起草中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注重把维护群众权益落实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征地管理、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中,体现在保护、建设、占用、补充、监管、考核等各个环节。实践证明,从群众利益出发谋划工作,用群众满不满意来衡量工作成效,耕地保护工作才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为推进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做好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愈发艰巨,提升总体发展水平的要求更为严格。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创新耕地保护管理方式,从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向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多目标转变,切实解决好耕地保护自身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求耕地保护更严格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耕地保护更绿色更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土地资源供给更科学更精准;完善资源环境监管体制,要求耕地保护更有力更有效。

  会议要求,要全力推进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为目标,以推动落实中发4号文件为主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进一步创新思路和举措,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完善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确立明责任、算大账、差别化的占补平衡新方式,搭建智慧耕地管理新平台,强化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先进性,推进耕地保护的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努力开创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坚定守住耕地红线。要巩固划定成果,将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纳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管系统;要完善保护政策,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管控措施,建立健全“划定、建设、管控、保护、补划”的长效机制;要提高建设水平,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建设,优先在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建设促保护;要完善考核制度,完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全面检查和考核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等。

  二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落实耕地补偿制度。要强化以补定占,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继续实行耕地先补后占;要拓宽渠道算大账,实行多来源途径、多资金渠道补充耕地用于占补平衡;要规范指标跨区域调剂,坚持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调剂为辅、国家适度统筹为补充,加强对跨区域指标调剂的管控和指导。

  三是持续推进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要立足多目标多功能战略,强化绿色土地整治理念,彰显土地整治的“1+N”效应。协同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上图入库、统一监管考核的要求,共同落实“十三五”期间建成4—6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任务。健全完善土地整治实施模式。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实施方式,引导和规范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形成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推动土地整治技术创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大力推进生态型土地整治,探索形成土地整治绿色技术体系。

  四是保障稳增长项目用地,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重点项目用地,坚持“三去一降一补”,支持水利、铁路、公路、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用地,支持实体经济产业用地,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用地;继续推进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法治高效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强化用地批后监管。

  五是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要把握好改革要求,凝练总结试点成果,及时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提炼上升为制度性安排,为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制订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条例提供实践支撑;要继续加大征地信息公开力度,建好全国征地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及时、准确公开征地信息。

  六是构建智慧耕地管理平台,推进耕地管护现代化。要以国土资源大数据为基础,以国土资源政务审批、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三大平台为支柱,围绕耕地信息监测、用途管制、条件建设、辅助决策、考核评估等,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智慧耕地”管理平台。做到空间全覆盖,业务全流程,信息全要素,实现耕地保护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

  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南京、镇江、扬州耕地保护工作现场;会上,国土资源部、农业部通报表扬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表现突出的100个单位和200名个人,8省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作了典型发言。

  

编辑: 刘拓拓

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全国耕地保护工作会议11月13日至1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耕地保护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谋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耕地保护工作,全力推动耕地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