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全国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央广网记者 曹美丽 摄)

  央广网宁波4月22日消息(记者曹美丽)“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唤起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情。你有没有乡愁?你该到哪里去寻找乡愁?今天下午,一场名为“故乡与乡愁”的研讨会在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古镇的慈湖中学举行。冯骥才、刘诗昆、赵文瑄、姜昆、黄永松、罗杨等文化名家齐聚一堂,纷纷畅谈乡愁。其中,名家们发出的“中国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承载乡愁的载体越来越少”的感概,让人痛心、反思。

  说乡愁,首先要从故乡说起。有故乡才能有乡愁。

  出生在天津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笑称自己有两个故乡:一是出生地天津,二是父亲的出生地宁波慈城。我国著名的钢琴家刘诗昆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生活过,他生在天津、在上海上的小学,又在青岛呆过,还去过前苏联留学,现在居住在香港,他一直都没法明确到底自己的故乡在哪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故乡在中国。台湾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赵文瑄祖籍在山东,出生在台湾,如今定居在宁波。为此,他笑称自己有三个故乡。

  有了故乡才有乡愁。到底什么叫做乡愁?

  “我小时候有乡愁。”赵文瑄说,小时候常听母亲提起山东莱阳老家的莱阳梨,那就是他记忆中的乡愁。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的乡愁,是10年的北大荒岁月,他的乡愁就在北大荒那块黑土地上。在台湾文化学者黄永松眼里,中国结也是乡愁的体现。

  “乡愁,其实就是一种精神情感。”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杨眼里,乡愁是老北京的大街小巷,是冰糖葫芦、炒肝等小吃。

  精神情感需要有载体。中国社会高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如今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乡愁?

  “古诗词里有很多乡愁,比如烟波江上使人愁。近代也有不少名人写乡愁,比如鲁迅写故乡绍兴,余光中也写乡愁,但是现在交通那么便利,随时可以回家,还有乡愁吗?我觉得有。你看看春运,大家千方百计要赶回家过年,那就是乡愁!”冯骥才说,乡愁其实并不遥远,但乡愁这种感情需要载体,如今社会转型变化巨大,载体却没有了。

  “乡愁体现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但如今隆福寺没有寺,六里河没有河,王府井没有井,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了乡愁记忆。”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杨的忧虑引人深思。

  让人深思的还有一组数据。据罗杨介绍,中国每年有300个自然村落在消失,不光古村落消失,连民间技艺也在消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已经有200多人去世。每一个传承人的去世都意味着一项非遗的消失。他们的消失,都是民族文化的断裂。”

  为此,保护故乡、保护村落、保护民间文化,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国在二三十年时间里,把600多个城市变得一模一样,我最担心的是在城市里迷路。我们在破坏抛弃自己的东西,这是文化的悲剧,文化的无知。”基于此,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的冯骥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抢救保护古村落和民间文化奔走、呼吁。

  而在台湾,黄永松创办了《汉声》杂志,一些文化人共同为民间技艺做记录,为保护、传承这些民间技艺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卓有成效。“我们要留住乡愁的载体,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故乡、保护乡村、保护民间文化。”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编辑:刘梦作者:  日期: 2016-04-22 19:39:00
标签:宁波;乡愁;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