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新春走基层:回乡贫困县里“新愚公”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马希丰近照(央广网记者 廉军 摄)

  央广网银川2月19日消息(记者廉军)“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获得者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扶贫办主任马希丰,常年扎根山大沟深、回族聚居的国家级贫困县同心县,为贫困农民走上脱贫路尽心尽力, 8年来深入各乡村组织生态移民搬迁,解决移民的各种问题,努力做搬除贫困大山的“新愚公”。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回族人口占85%,那里农村有三分之一的人还没有摆脱贫困。2007年,同心县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早年曾在部队服役、先后在同心县多个单位工作的马希丰被委以重任,担任同心县扶贫办主任。

  马希丰是土生土长的同心人,他了解这片父老乡亲祖祖辈辈生活的旱塬,在十年九旱的黄土地脱贫致富付出多得到少。移民是一个系统工程,老百姓背井离乡,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都要安排妥当,做扶贫办主任,动员贫困群众搬迁,为移民选择新家园、监督新居建筑质量,都是让人操心的事。他常说不能让移民搬出窑洞再住进危房,他为自己定了“不怕受苦、不怕受累、不怕得罪人”的“三不”原则。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就放到了移民身上,跑遍了全县所有自然村,跑报废了两辆车。

  同心县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典型的告天吃饭地方,地域广阔,山大沟深,居民居住分散,老百姓虽然都知道家乡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但搬出世代居住的故土总有些舍不得。马希丰挨村挨户三番五次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讲解政策、分析利弊。一次两次不行,他就三次四次登门,直到说服为止。为说服一户姓张的群众,他甚至去过十余次。

  马希丰已经跑遍了全县8个贫困乡镇的100多个自然村,有的村他甚至去过十余次。马希丰还注意运用互联网来推动扶贫工作,自2008年开始写“移民日志”,并以“我是一棵小草”的网名在“同心网”的“网上论坛”栏目发表。他在那里讲解当地的移民政策、记录基层调研的情况、讲述移民群众的故事、与网民分享自己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也解疑释惑、回答群众提出各种问题。8年时间,他写了1000多万字,发出1万张图表图片,回复网友提问1万次,他这个栏目的点击量过100万。

  河西镇旱天岭移民村是移民搬迁村,村支部书记丁建华对记者说,马希丰是移民群众的贴心人,在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贷款助推下,为全村移民发放400多万元贷款,如今村里存栏羊3万只、牛600多头。

  马希丰对记者说,贫困和落后的观念就象两座大山压在山区农民身上,搬迁扶贫不单单是把穷苦老百姓从大山里搬出来,更重要的是搬走老百姓心头上的落后观念之山。我愿一生都做一个“移山人”。“十三五”同心县还要搬迁一万多人,时间太紧迫了。要尽快把大山深处贫困户都搬迁出来,送上脱贫致富的路上。

  8年来马希丰像愚公一样,努力把贫困群众从大山中搬出,把贫穷从人的心头搬走。经过马希丰在内的各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同心县已将2.6万户、近11万人搬出大山,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因此大大改善。加上目前同心县推行的枸杞、圆枣、中药材、养殖等这些带着本土特色的产业,已成为同心县“拔穷根”、积蓄后续产能的源动力。我们高兴的看到,同心县近5年减少贫困人口8万,小康指数连续3年增幅位居宁夏第一。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编辑:王文伟作者:  日期: 2016-02-19 00:02:00
标签:新春;走基层;贫困县;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