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光中文学馆开馆 新作《五株荔树》献家乡_央广网

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余光中文学馆开馆 新作《五株荔树》献家乡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著名诗人余光中献给家乡的一首新诗《五株荔树》(央广网记者杜苏闽 摄)

  央广网泉州11月8日消息(记者杜苏闽 葛朝兴)“乡人笑说,又争相告诉我,海峡对面迟归的稀客,说八月果熟,满枝甘荔,累累垂着绛圆的虬果……这是著名诗人余光中一首献给家乡的新诗。今天(11月8日)上午,余光中文学馆开馆,这首43行诗歌《五株荔树》的珍贵手稿被郑重地收入馆内。

  “1992年至今,我回大陆有60次以上。多次回到永春,有机会就会去桃城镇洋上村的祖厝看看,古厝后面种着五株百年荔树,让我回忆起小时和族人爬树的时光,很是快乐。”余光中告诉记者,特别是听乡亲们说起老荔树至今能结数百斤荔枝,更是感觉神奇,魂牵梦绕,遂有感而发,写成此诗。

  念祖厝老树忆亲人。“我父亲是永春人上洋村,其实这文学馆,跟父亲有很大关系,以此来感怀感念他。”揭牌仪式上,余光中表示,父亲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是他学习中国古文的启蒙者。也是父亲让他知道家乡的洛阳桥、桃溪、五里街等山水景物。“我想他如果今日在这里,已是超过百岁,他一定很开心。”

  当永春县政府提出以他的名字建文学馆时,余光中感到非常荣幸。为表示心意,他把自己多年作品的珍贵手稿、海报、书籍、照片等资料捐献出来。“我们平时有收藏的爱好,余先生创作每件作品后,我们都会认真地保存起来。”余光中的太太范我存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余老的手稿时,见作品字迹清晰,很少有改动的地方。“我父亲是个很认真仔细的人,你看他的字就知道,一板一眼的。” 余光中的女儿余幼珊笑说,很感谢永春县政府领导为建馆做了很多事情。为此,余光中特地请台湾著名的书法家杜忠诰为馆名提字,同时,他把叔叔余承尧的画、纪念物等也捐给文学馆。 

  在参观馆藏时,余光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泉州历史上有世界多种宗教汇聚,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亚艺节在这里举行很有意义。”对于“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余光中希望有一天,国际普通使用中文,与各国文化交流不需要翻译。世界许多国家可以直接用中文来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

  余光中文学馆地处永春县桃城镇花石社区,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整个展厅分上下两层,占地400多平方米,共分《乡愁四韵》、《四度空间》、《龙吟四海》等三个篇章十二小节,全面展示余光中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学者对余光中的研究及评价、余光中的文学活动集锦及其所获荣誉及奖项,可以说展现出的是最全面、最立体的余光中。其中,“余光中简介”和“余光中大事年表”采用中英文版,英文市由余光中的二女儿、高雄中山大学外文所教授余幼姗亲译。

  在展厅内,除了以文字的形式对余光中进行全方位展示外,还包括余老捐赠的300多页手稿、部分实物等,并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让参观者有更直接的感受。

  除此之外,文学馆还收集了余光中大量的作品、专集500多本,不少是余光中先生捐赠出来的,是目前收藏余光中文学作品最多的。

  余光中先生祖籍永春,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1928年生于南京,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他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其人其诗已成为海峡情缘的文化意象,他的诗歌《乡愁》多年来在全球华人中引发强烈共鸣。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编辑:王家乐作者:  日期: 2015-11-09 00:01:00
标签:余光中;文学馆;五株荔枝;手稿;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