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央广网国内 > 地方新闻

马国民:扬水泵站的“啄木鸟”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练兵台”(央广网记者 许新霞 摄)

  央广网银川7月14日(记者许新霞)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红寺堡扬水管理处检修队的机加工车间里,检修队队长马国民指着一个破旧的水泵叶轮算起账来。他说,“水泵叶轮因为长期在水中被磨损,比原本的厚度磨掉了将近1公分,如果不修复的话就要报废掉,一个叶轮3万多块钱,通过修复加工,仅所有叶轮一年就可以节省成本几十万元。”

  从1998年水利学校毕业到检修队工作的18年来,马国民早已经习惯了过这样的“紧”日子,工作中自有一本“心里账”。

  37岁的马国民作为红寺堡扬水管理处检修队的“当家人”,为了让黄河水高效造福当地移民,带领团队勤俭节约、提质增效。检修队办公区,到处张贴着大小不一,写着“节俭养德”字样的宣传语。推广节能降耗方面小技能、小技术,实行精细化检修,大幅度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和实效、修旧利废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近6年来,节约资金800多万元。建立的国家级“马国民技能大师工作室”吸纳了18名业务骨干技术革新,联合攻关,成为宁夏水利设施装备检修中名副其实的“王牌”团队。

  红寺堡扬水管理处承担着我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宁夏红寺堡区的引黄灌溉任务,1999年工程建设以来,通过5级扬水、把黄河水扬到高出水面300多米的亘古荒原,为20多万从宁夏干旱山区搬迁而来的贫困百姓再造了一个有水灌溉的美好家园。马国民他们就象维护扬水泵站运行的“啄木鸟”,负责为机器“诊脉治病”。因为他深知,如果机械设备检修不到位,造成推迟送水或者水资源浪费,农民的庄稼就要减产或者绝收,损失无法用金钱来计算。

  然而,作为扶贫工程,工程维护管理资金非常紧张。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党委书记刘福荣告诉记者,处里一年预算投入的机电维修资金近1000万元,检修队肩负着全处14座泵站的88台套机组、50台变压器、140余套高压开关柜、自动化等设备的试验、检修、调试工作任务。这些资金远远达不到现实需求,只能时时处处“抠”着来。马国民笑着对记者说,一定程度上今天的这些想方设法节约资源、检修再利用的技术都是“逼”出来的,硬件上不行,只能从软件上想办法,把自己的人培养出来,自己加工。小到一根焊条、一条毛巾、一个镙丝钉,大到变压器、电动机等,全部都遵循着“节俭持家”的原则,尽最大限度循环利用。

  灌溉时节,站在红一泵站的出水口,望着滚滚流淌的黄河水“哗哗”流进田间地头,马国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坦。他说:“刚参加工作的时侯,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到现在变成绿油油的一片,到处都是庄稼,还有看到农民盖的新房,买的轿车,感觉这将近二十年的付出非常值得,心情没办法用言语来表达。”

来源:央广网央广图库  编辑:朱琪作者:  日期: 2015-07-14 16:45:00
标签:扬水泵站;宁夏回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