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记者林梦希)在4日下午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李华强针对近期我国境外疫情输入病例较多的形势下,就交通运输部门如何做好公路、水路口岸的“外防输入”工作进行了介绍。

李华强说,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受变异毒株的影响,“外防输入”的工作压力持续增大。交通运输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各地围绕加强公路、水运口岸出入境运输疫情防控工作,重点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及时修订技术指南。结合疫情发展态势,对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港口及其一线人员、船舶船员等领域的疫情防控指南进行了再修订、再完善,细化实化了工作举措和防控要求,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输入的风险。

二是严格实施闭环管理。指导各地对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登临船舶航行作业人员、引航员、进口冷链货物装卸人员等一线岗位,采取人员相对固定、轮班制度、集中住宿等举措,避免其与家人和社区人员接触。同时,严格出入境交通工具的检疫、货物的消杀、垃圾的处置等环节的隐患排查,确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三是强化高风险岗位的管理。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指导各地加大对公路、水运口岸出入境运输一线人员的核酸检测的频次、频率,对高风险人员可每隔一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其余的一线人员可每周检测两次,每次间隔两天以上。同时,严控境内外人员的接触,对于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船舶船员,严格靠港管理和船员换班管理。

四是从严落实熔断举措。会同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严格落实港口的熔断举措。截至昨天(8月3日),已执行了4次熔断,累计暂停了18家航运公司、438艘船舶的外籍船员在境内港口换班。

同时,关于各方都很关注的保障应急物资疫苗运输和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的问题,李华强回应称,关于应急物资运输保障方面,交通运输部会同公安等部门,充分发挥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作用,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畅通应急运输的保通保畅电话。目前已累计协调解决了一千余项具体问题,保障应急运输组织到位。在疫苗运输安全高效方面,交通运输部会同工信、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强化运力调度和储备,密切供需对接,加强安全监管等举措,统筹疫苗道路货物运输的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并对疫苗运输车辆持续实施免收通行费、优先便捷通行等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生成两万多笔疫苗货物道路运输调运单,保障了五百多万件疫苗制剂的安全高效运输。

同时,着力保障国际物流稳定畅通。充分依托国际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调动龙头骨干国际物流企业的积极性,在公路、水运口岸实行甩挂、吊装、换装等举措,提升国际货运服务能力,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今年上半年,各主要班轮公司投入中国大陆主要航线的舱位数量得到大幅增长,其中北美航线、欧洲航线的运力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约55%和35%,国际物流主要通道总体运行顺畅。

传染性更强的德尔塔变异毒株,给交通的场站和交通工具,这些聚集性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李华强表示交通运输部对此高度重视,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的总要求,重点采取了以下三方面举措:

一是严格实施客运管控,全力防范疫情外溢。指导涉疫地区及时关闭进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的道路客运服务,暂停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跨城公交、出租车、顺风车业务。对于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实施甩站、跨站运行。

二是持续完善防控指南,落细疫情防控要求。修订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技术指南,进一步细化了入境转运环节人员的防护要求,对从事入境乘客转运的从业人员,要求固定岗位,禁止交叉作业。同时,即将发布第四版《国内游轮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南》,健全疫苗接种和定期核酸检测制度,强化乘客上岸游览管理,严格乘客信息的登记和筛查工作。

三是组织开展明查暗访,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组织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运输经营者进一步落实客运场站和交通工具的消毒、通风、运输组织、人员防护等防控举措,严格做好货运场站、车辆、装卸工具的消杀,以及进出场站车辆和人员的信息登记等工作。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从事进口冷链物流的运输经营者,不得承运无法提供进货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

另外,交通运输部也再次诚挚地提醒广大旅客,为了大家的平安健康,在出入客运场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过程中,请配合做好体温检测,全程佩戴好口罩,携手一起努力,共同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