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田甜 陈锐海)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一直备受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给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不仅是学校的工作,更需要家长、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认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重点在“协同”——“协”是家校社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协作行动;“同”则是统一,既表现为统一到为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上,也表现为统一到为加速变化的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教育目标与任务上。家长作为学校的“同盟军”和“共同体”,需要协助学校做好亲子关系建立、创新思维培养、职业启蒙引导等工作;而社会则需要在舆论导向、优质社会资源课程化、教育服务市场优化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

而教育服务市场优化,更说明了社会在育人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邓纯东认为,好的社会风气、社会环境的创造,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教育服务市场,需要规范发展。邓纯东认为,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存在被严重市场化的问题。“名师辅导”一类的广告宣传,“高考法宝”之类的辅导书籍,不仅加剧了学生、家长的焦虑,也导致了广大学生家长被忽悠、绑架消费。因此,邓纯东建议,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查在公共场所、学校周边影响正常教学的耸人听闻的广告宣传;另一方面,要严格管控校外辅导用书的编辑出版,需经教育部门批准方可编写。

民进中央认为,当前,家庭教育、早教、学前、托育、课后托管、课业辅导等教育需求非常强烈,但存在基层参与提供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可以以社区为载体供给,鼓励支持基层干部解决学校教育面临的社会支持不足难题。同时,引导社会组织在家庭教育、体育、美育、劳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场馆教育等教育薄弱领域和方面重点开展活动。

与中小学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更多地是着眼于“技能”的培养。如果说中小学教育面对的是整个社会,那么职业教育对应的则更多是企业对于技工的需求,以及企业所提供的实践平台。

在全国政协委员、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看来,学校的专业建设、培训课程、教材、培养方案等,要与时俱进适应企业发展和国家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要切实做好校企结合的技工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要发挥企业的实践平台优势,提升学校技工人才靶向培养的精准度及质量水平。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家校社共育是一套“组合拳”,任何一方都不可缺位。只有打好了组合拳,才能推动教育协调前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