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0日消息(记者陈锐海)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以下简称《分类指南》)并颁布试行,明确了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含义、代码。这意味着国土调查、统计和规划有了新的、统一的分类标准。

  据记者了解,新出台的《分类指南》坚持同级内分类并列不交叉、科学、简明、可操作的原则,采用三级分类体系,共设置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居住用地、工矿用地等24种一级类和106种二级类、39种三级类。以耕地为例,《分类指南》将一级类中的耕地分为水田、水浇地、旱地三个二级类,并解释相应的含义及代码。

《分类指南》部分内容截图(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官网)

  据自然资源部介绍,《分类指南》适用于国土调查、监测、统计、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土地审批、供应、整治、执法、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分类指南》的发布,为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实施全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了基础。

  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市县空间规划要统一用地分类标准。

  据自然资源部介绍,改革前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础分类不统一、不衔接。经过两年多的起草,《分类指南》主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多规合一”的目标制定规划分类标准;第二阶段按照“两统一”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将规划分类标准拓展到国土空间全过程管理的分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