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昭觉8月8日消息(记者王启慧)脱贫,对地处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来说,是一场艰难的攻坚。

  我国第一部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中指出,教育扶贫是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得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能力,是一种内生式的扶贫脱贫方式。

  “以前,我们这里群众平均受教育的程度不到5年,文盲和半文盲在农村有很大的占比。”近日,昭觉县副县长廖宇超在“你笑起来真好看——决战脱贫攻坚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四川接受采访时表示。

  教育无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昭觉县按照《凉山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一方案三办法十制度”》《凉山州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工作方案》要求,对排查出的历史遗留8530名疑似失、辍学学生,通过随班就读、集中编班、学业补偿、送教上门、远程教育、免缓入学等办法,开展劝返复学和学业补偿工作。

  同时,为帮助彝区农村学前幼儿学好普通话、养成好习惯,为接受义务教育打好基础,2015年10月,昭觉县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通过改造村活动室、富余校舍、闲置村小以及租用民房、新建校舍等方式,在该县尚未覆盖学前教育资源的行政村和人口较多、居住集中的自然村设立村级幼儿教学点,采取“一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等形式,每个点设1个或多个混龄班,每班配备2名学前教育辅导员,保障农村3—6岁学前幼儿接收学前教育。

  为解决师资难题,昭觉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个村级幼教点选聘2名学前辅导员,省级财政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给予劳务报酬,年终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绩效考核。此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解决幼儿入学难题。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求,规划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1932个,投入1.84亿元,新建“一乡一园”32所、“一村一幼”109个,2020年拟投入4200万元在县城及周边新建公立幼儿园3所,鼓励兴办私立幼儿园3所。

  昭觉县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全县32万余人中彝族占98.5%,因此,昭觉县全力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2019年,“学前学会普通话”已实现全覆盖。

  “县委、县政府将‘一村一幼’普通话辅导员纳入教师节表彰范畴。学前教育学生由2013年的4227人增长至2019年的24063人,学生增长了6.7倍。”廖宇超说。

  据悉,昭觉县本学年度小学入学率达到99.1%、初中入学率达到98.64%,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率达到100%,适龄人员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