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记者张佳琪)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500万新生儿诞生,育儿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切。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带来了一份“特别”的建议:延长男性配偶陪产假期至38天,并且建议以立法形式规定男性配偶陪产假制度。

  目前男性配偶参与育儿方面规范较为落后

  熊思东表示,目前育儿的问题主要在于家庭育儿人力资源匮乏。伴随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421”、甚至“422”家庭模式呈现主倾向,“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背负沉重的养老压力,加之城乡、城际频繁流动的常态化,祖辈与父辈、孙辈异地生活,夫妻异地情况较多,加剧了育儿人力不足的矛盾。

  与此同时,家庭育儿压力也逐渐增大。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孕育“二孩”的家庭不仅要照顾孕妇和新生儿,还要兼顾“大孩儿”,家庭育儿压力倍增。

  另外,产妇压力也呈现增大趋势。据统计,目前高龄产妇占我国孕产妇总数13.4%,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伴随高龄孕妇和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的增加,产妇恢复期增长,且在孕育过程中承受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60%-80%的女性在孕期及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有接近20%会发展为抑郁症。

  面对这样的情况,男性配偶在新生儿孕育过程中的照顾和陪伴显得尤为重要。熊思东表示,目前男性配偶参与育儿方面的规范还较为落后,许多人希望陪伴妻儿,却有心无“时”。以男性配偶陪产假为例,截至2013年,至少有79个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了陪产假权益,但我国缺乏统一的全国性法律,各地执行标准不一且普遍较短,从7-30天不等,大部分仅为15天,同时仅作为对实行晚育或合法生育的一种奖励,在实际落实中有困难。

  “38天”这个数字是这么来的

  对于男性配偶参与育儿方面产生的诸多问题,熊思东提出建议:将男性配偶陪产假延长至38天,用于陪伴、照顾产妇产前孕检建档(1天)、围产期7次产检(7天)和产后产褥期(30天),以更好地照顾、陪伴产妇和新生儿。

  有研究表明,有三个阶段女性身体情况和情绪状态易产生波动,一是孕检建档(怀孕12周左右),建议由男性配偶陪同孕妇前往医院建立孕期档案,记录孕妇基本信息以及怀孕过程中检查时间、项目、预产期等信息;二是围产期(怀孕28周到产后1周),按照产检要求,怀孕28周起安排每两周一次,共计7次左右产检。这是医学检查对孕妇关注程度最高的时期,也是降低婴儿及母亲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时期;三是产褥期(产后6-8周),这段时期产妇身体系统在逐渐恢复正常状态。民间传统“坐月子”指的是产褥期前30天左右。为让产妇得到更好的休息,男性配偶应承担更多照顾新生儿的工作。

  “还要以立法形式规定男性配偶陪产假制度。”熊思东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女性产假有明确规定,但对男性配偶陪产假无说明,建议在劳动法中增加关于男性配偶陪产假的相关规定,明确男性在育儿方面的家庭责任和生育权利并规定男性陪产假不得低于38天;参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妻子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陪产假。

  熊思东强调,要加强监督,刚性执行陪产假制度。另外,更要提升男性配偶母婴护理能力,相关高校、高中职业学校、社区要积极组织男性配偶母婴护理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工作,开发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组织男性配偶开展产妇、新生儿照顾知识普及等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