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暴雪、台风、冰雹等极端天气对人们出行的影响显而易见,如果在用手机打车时能收到精准天气信息推送,将极大提高公众出行的安全性。如今,这一设想已成为现实。5月20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互联网出行企业滴滴出行开启战略合作,迈出了面向行业精准发布的重要一步。

5月20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互联网出行企业滴滴出行开启战略合作,图为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供图)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表示,此次与互联网出行企业首次深度合作,双方将推进数据融合共享,建立预警信息传播共享通道,实现预警信息在公众出行中的应用,更准确更快送达需要人群。

  据余勇介绍,面向有出行需求的公众,双方将联合推出极端天气的出行提示服务。在预警信息发出后,公众在打车的同时就可以收到滴滴App端弹出的基于预警信息的风险提示,而区域天气情况实时投放地图蒙层与开屏画面,可使乘客直观感受到极端天气的风险,从而调整出行计划,进一步保障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企业而言,预警信息则可助力企业优化应对策略与调度策略。通过对天气数据指数分析,企业可制定出不同应对策略。以重大节日保障为例,企业可根据预警信息,提前筹备运力,及时调度分配司机、调整出行价格,在节省乘客时间成本、提高出行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滴滴司机应得的奖励,保障成交率。

手机出行软件上的预警提示界面

  据记者从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了解,面向公众的预警信息提示功能已陆续在全国30个城市上线,包括“北上广深”、杭州、成都等。针对司机的推送也在逐步尝试。滴滴司机App端目前已在长沙和厦门两个城市进行试点,推送极端天气预警push和语音播报,协助司机师傅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出行安排。

  余勇表示,希望预警中心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探索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融入城市信息化进程,以场景化为载体推动与行业的信息融合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资源,在预警信息发布“高速公路”上建设更精准、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站”,在提升覆盖面的基础上,推动更高的信息到达率、内容有效率和公众使用率;推动科研和技术上的深度合作并在试点应用,通过联合研究、探索及建立试点示范,将合作成果真落地、见实效。

  未来,双方还将共同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下“气象+交通”数据融合的创新应用,最大限度发挥预警信息在交通出行领域的防灾减灾效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由气象部门牵头承建和运行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已初步建成了“一纵四横”的集约化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形成了“一通四达”的矩阵式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汇集和发布了16个行业领域的76类预警信息,预警公众覆盖率达到87.3%,预警发布时效可达到3-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