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论坛:让农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7-11-30 12:1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合肥11月30日消息(记者 高艺宁)“过去中国的农业、农村的劳动力为城市的城镇化、工业化做出了大量牺牲,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关注农村、更多关注农民。”29日,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论坛上,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总裁覃衡德说。

  

29日,由中化集团公司农业事业部和安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土地制度的正效应已逐渐减弱,农民进城土地荒废、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大型农机使用受限不能统一耕作等问题普遍存在,“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何破题?在由中化集团公司农业事业部和安徽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论坛上,政企代表、农业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中国农业的创新发展。

  覃衡德:规模化经营破题乡村振兴

  

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总裁覃衡德

  “中国的农业发展到今天,到了不破不立的阶段。”覃衡德表示,农村环境污染、农村贫困人口以及由于过去粮食收储制度导致的农产品“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中国农业机械化率达66%,但农村的机械化水平非常低。”覃衡德告诉记者,土地的碎片化导致农民普遍使用小而散、较为落后、低端的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效率、生产量和品质也因此大受影响。由于品质达不到需求,进而出现“卖粮难”;而由于农业生产者很难拿出符合金融机构风控要求的资产,“贷款难”问题也大量存在……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未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中央提出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在发展规模化经营的实践中,覃衡德发现,还有几块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的规模种植者和土地集约化水平当前增长很快,但实际从全国范围来看,绝大部分规模种植者很难实现持续盈利,很多规模种植者因为经营要素缺乏,可能需要依靠政府补贴或项目来维持生存。同时,一些规模经营者很难把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对接市场出现困难。而在现代农业科技的使用、对农场的管理等方面,精细化程度也远远不够……”

  覃衡德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化农业提出MAP战略,旨在通过广泛合作汇聚资源,聚焦普通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需要,立足于服务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着力解决“耕地有效适度规模化”和“把地种好”这两个根本问题。同时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综合解决方案,帮助更多的规模种植者实现可持续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MAP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农业现代转型中,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享受现代农业带来的收益。

  据覃衡德介绍,中化农业在MAP模式推进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全国MAP模式的服务面积超过100万亩,在安徽庐江的第一个落地的技术服务中心已经建立投产,预计明年将建成50座MAP技术服务中心。

  张玉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调”而不是“压”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

  “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调”而不是“压”,要坚持抓好几个着力点。一是更大力度进行结构调整,重点做好区域协同联动;二是更大力度推进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互动发展,坚持标准化为基础,加快标准技术成果的转化;三是重视对农业生产线和服务的支持;四是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组建产业化联合品,重点促进农业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优化升级,探索多种服务模式,以托管服务业、定单农业模式,促进土地流转,构建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优化供给端;四是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动力。

  江春:城市反哺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

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江春

  “现代农业必然是一二三产项融合的农业,现代农村必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

  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江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以工业、科技、产业、金融等要素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农业人口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怎样让中国人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责任和时代命题。”江春认为,农业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既涉及到粮食安全,又涉及到生态安全,还涉及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的实现,甚至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江春特别提到,在现代化农业的探索中,有几方面需要特别重视:一是加大农业的科技含量,尤其是种植资源的培育和创新;二是加强智慧农业建设,三是农业产业要与现代金融更紧密的结合起来。“过去的资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的,现在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要反哺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实现城乡结合发展。” 江春说。

  张士云:人才培养是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一环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方向下,如何让专业的农业人才和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助力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在安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张士云看来,乡村振兴战略中,无论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人才培养都是最重要一环。“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即是要培养新农户、培养新农民、培养新技术。”张士云认为,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培养体系,不仅大学里需要培养技术型、专业型、管理型或者市场运作型的多方面人才,还需要注重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要培养新技术,推动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刘德旺:农村金融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要要素

  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旺表示,农村金融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当中的重要要素。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政策性支持、市场化运作、专注农业、独立运营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财政翘动金融支农的一项重大机制创新。

  刘德旺认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以鲜明的政策背景、雄厚的资本实力、紧密的层级结构、专业的经营团队,为各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增加信用、弥补短板。论坛上,刘德旺还根据自身实践,为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建言献策。

  

签约仪式

  当天,中化农业还与安徽农业大学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江春表示,中化农业“7+2”的MAP模式,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有力探索,与安徽农大构建依托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非常契合,希望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共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助一臂之力。

编辑: 黄永旭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论坛:让农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土地制度的正效应已逐渐减弱,农民进城土地荒废、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大型农机使用受限不能统一耕作等问题普遍存在,“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何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