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最新健康宜居城市排行出炉 看看你的家乡上榜了么?

2017-11-01 10: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记者王晶)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按下“快进键”,而中国的生态城市发展也似乎正进入一个拐点,保护历史建筑、是否健康宜居等,慢慢成老百姓新的关注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昨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城市的健康宜居程度排名中,三亚成为中国最宜居城市,而首都北京则位列第5。

  另外,珠海市、厦门市、广州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保持在前列。

  最新健康宜居城市排行出炉 三亚第一

  近年来,城市生存、生活空间、城市宜游性等因素普遍受到关注。据官方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70%,而生态城市也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哪些城市最健康、宜居?而哪些城市又最“环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排名在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三亚、舟山、珠海、厦门、北京、天津、拉萨、南宁、合肥、惠州。

  其中,第11到第20名分别是福州、广州、杭州、大连、上海、武汉、南京、绍兴、海口、苏州。有专家建议称,以上城市在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可供其他城市借鉴。

  生态城市绿皮书课题组采集相关数据,得出了中国284个城市2015年生态健康状况的综合排名,上述研究采用最新的2015年城市数据。据课题组专家向记者分析说,“三亚排名最高主要原因是空气质量在全国最好,PM2.5年度浓度指标为全国最低。”而北京、天津等地排在5、6位,因其文化、体育和旅游等指标较高。

  记者还注意到,舟山市、珠海市、黄山市位列中国环境友好型城市前三名。报告提及,就进入环境友好相关评价的284个城市而言,需要重点关注:①二氧化硫减排②城市民用汽车拥有比例③化肥施用量④清洁能源建设⑤第三产业。

  此外,2015年,珠海位列中国生态城市排名第一,厦门市稳居第二,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全部保持在前30名以内。

  北上深领跑中国综合创新型城市前三 海绵城市引关注

  上述报告指出,北京、上海、深圳位列中国综合创新型城市前三名,其他综合创新型城市依次为:天津、苏州、广州、杭州、武汉、厦门、西安。

  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空间载体,而生态建设则是保障。通过与上一年发布的名单进行对比,记者发现,两年来中国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的排名总体稳定,但少数城市的位置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其中,在前三名城市中,北京市始终位于榜首,而上海市超越深圳市,重新回到第二位。

  而在前十名城市中,武汉市和厦门市都从上一期的十名之外重新回到前十的位置,而天津市的排名则比上一期的第十位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进行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建设时,其健康保障容量和能力与基础建设发展水平的不匹配情况亟需多方关注。“比如,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过多,推进过快。” 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莫超介绍,目前全国共批准了30个国家级、90个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其实,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每到下雨天,最愁的问题就是城市内涝。但是海绵城市建设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绿皮书顾问陆大道教授却有所担忧,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新事物,每个试点城市的专项建设资金动辄数十亿元,应精选“试点”,不应贪多求快。“避免劳民伤财,‘大拆大建’”。

  也有专家认为,如果将现有城市改造成海绵城市,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激励机制缺陷、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都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热议新时代的“美丽”新目标: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着墨很多,“生态文明”被提及多达12次、“美丽”有8次、“绿色”有15次,且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莫超谈到,要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下一步要整合我国建设低碳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同时,也借鉴国外相关的好做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力图着力解决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

  不少专家还认为,总体而言,2015年健康宜居型城市健康状况良好,发展水平较高。但记者从报告中提供的相关数据来看,万人拥有文化、体育、娱乐用房屋,公园绿地500米半径服务率、城市旅游业收入占城市GDP百分比等特色指标的城市差异较大。

  上述报告也提及,这反映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以及文化、体育、娱乐硬件设施在城市建成区中的地位,在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在城市之间差异较大。

  “保护现有的城市格局,尽可能保留起来。过去几年不合理的地方也要慢慢改变,特别是中小城市”。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绿皮书顾问陆大道教授向记者坦言,生态城市建设不能一哄而起,不能千篇一律,要保护文物古迹。

  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看来,生态文明,或者美丽中国是大家的共同目标,但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这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

编辑: 孙永政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市;上榜

最新健康宜居城市排行出炉 看看你的家乡上榜了么?

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按下“快进键”,而中国的生态城市发展也似乎正进入一个拐点,保护历史建筑、是否健康宜居等,慢慢成老百姓新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