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校园内外的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一次又一次触动大众敏感的神经。

  因为被伤害者是未成年人,而让人性中的舐犊之情和同情弱者等情感在释放中产生痛楚感。又因为伤人者也是未成年人,所谓“伤害者被伤害”,而让人痛心加伤感。

  所以我们必须思考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一个是这种现象是否过去也屡屡发生,只是人们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倘真如此,说明社会大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提升,尤其人文素养上升到新高度。

  另一个是这种现象过去不多发生,而今时有发生,且愈演愈烈,那么原因就值得挖掘。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缺陷,比如人们诟病的把孩子变成考试机器,致使孩提时期缺少了必要的人文颐养,严重者便出现心理蜕变。是不是留守儿童、单身家庭太多,在孩子成长的最重要阶段缺少来自亲人的爱,致使内心深处缺少同情和怜悯的生长空间,同时暴戾之气野蛮生长。是不是我们社会环境氛围的营造有缺陷,为孩子们的心灵空间注入太多非人性化的东西,影响着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等。

  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在关心关注一个个未成年暴力事件过程中必须想更多,思更深。(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