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广台高速43公里处一岔道口,Y字形的路口中间,被一条实线分开,因为实线画得太短,司机极易因变道而压线,产生1.2亿元天量罚单,此事引起舆论强烈关注。

4月12日晚,佛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情况通报。其中提到,截至今年4月1日,此处累计抓拍交通违法行为184373宗,并非像网民反映的62万人被罚,且“该处标志标线、提示牌由道路业主单位按照《道路标志标线》国标设置,经过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媒体随后跟踪报道,该支队连夜督促业主对路面的标志标线进行了优化改进。即便如此,也不能掩盖执法管理的不到位。一个让每分钟9个人连续被罚的标线,怎么说都称不上正常。就算是标志标线经过验收,难道实践证明并不科学合理,交管部门就可以免责而坐视不管吗?为什么面对问题,不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为民排忧解难,而是像没事一样,让一名名司机一次次被罚1年多,直到引发舆情才有所动作?

“电子警察”的大量布置,极大地降低了执法成本。但越是智能化,执法部门越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利用大数据,及时发现和分析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不是有意无意地让“电子警察”沦为罚款机器,让执法管理发生异化,背离立法、执法的初衷。(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易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