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只要500元的报名费,现在要花上4000元左右,整整溢价了七八倍,而全上海却只有1个考点......剑桥英语考试“一位难求”的火爆场面,最近又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这一现象其实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过,但一边是连获得考试机会都这么难,一边却仍挡不住一茬茬家长带着孩子趋之若鹜。

这种矛盾形成的背后,或许与培训机构的“饥饿营销”不无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焦虑的一种现实投射。

比如,时下不少学校的小升初,剑桥英语据说就是最具分量的加分项之一。于此,要让孩子进个好学校,无数家长当然就不得不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考证心态带着孩子拼一把——即便是以高价为代价。

这个目的驱使下,孩子考的也就不再是剑桥英语,而实际是名校的敲门砖。那么家长的这些教育焦虑,也只能靠更多的优势教育资源来填充。否则,哪怕没有剑桥英语,也会有其他考证让家长和孩子挤破头。

当然,无数孩子争抢一个考证的机会,还是反应出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依然比较单一,单一到无数孩子还是只能去挤独木桥。如果说多数孩子都有机会获得公正、科学的评价,还用得着疯狂涌向同一条赛道吗?

时下,“内卷”这个词很火,而这就是教育界的内卷。

说到底,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同时加快建立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这才是解放家长和孩子的根本之途。它虽然难,但却别无他法。(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