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8月2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杜金明)她,是离宁波市区最远的一个海岛;她,曾经空无一人,只有一只羊和三只猫相依为命;也是她,因为蓝绿色的海水,被称为是上帝眼角的一滴“蓝眼泪”;还是她,因为丰富的渔业资源,成了海钓爱好者的“朝圣地”。她,就是渔山岛。

航拍渔山岛(央广网发 象山广电供图)

  渔山岛的全称叫做渔山列岛,是位于宁波市象山县最东南的一片岛屿,距象山县石浦镇约27海里。渔山列岛由南、北渔山岛等54个岛礁组成,陆地面积2.3平方公里,分北渔山、南渔山、五虎礁三群岛。我们常说的渔山岛,一般是指北渔山,面积仅0.5平方公里。

一位来自苏州的游客正在海钓(央广网记者 杜金明 摄)

  八年前,记者曾经跟随浙江海警二支队第一次来到渔山岛。那时候,岛上只有少数的老渔民,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织着渔网。头上是湛蓝的天空,眼前是淡蓝、深蓝、蓝绿交织在一起的大海,岛上渔民慢悠悠地收拾着自家的船和渔具,这样的慢生活着实让人羡慕。

  时隔八年,当记者再次踏上渔山岛的时候,岛上渔民还是那样的不紧不慢、岁月不惊。只是不同的是,岛上的外来客明显比原住岛民更多,岛上也开始有了“夜生活”。而点亮小岛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慕名而来的钓客。

  有意思的是,当你和岛上渔民讨论“海钓”的时候,不善言辞的岛民,突然变得滔滔不绝。


海钓的收获(央广网记者 曹美丽 摄)

  今年54岁的吴展,是渔山岛“海之心”民宿的老板。对于渔山岛来说,吴展是个外来客——因为他出生在石浦,但他的父亲居住在渔山岛。如果要给他一个定位,应该叫做岛上第二代移民。

  这得从1956年说起。那时候,吴展的父亲还只是个20刚出头的毛头小伙,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这时的渔山岛,却是一座被废弃的无人小岛——渔山岛原本是有渔民居住的。只不过,在1955年2月8日那天夜晚,最后一批撤离大陆的国民党军,在退守台湾时,将渔山岛上的80余户280余口人全部带往了台湾。渔山岛,也由此成为了一座无人岛。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空空无人的渔山岛,既是海防的前线,也需要发展生产。谁来勇担重任,开启拓荒开垦的任务呢?这时,吴展的父亲,和另外18名青年,站了出来。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移居渔山岛,怀揣梦想,就这样成为了第一批新岛民。

  不过,吴展是出生在石浦镇的。在他四五岁后,就来到了渔山岛生活。等他长大后,子承父业也做了渔民。

  但吴展并不想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干渔民到退休。这几年,随着渔山岛的名气越来越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情怀日益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他发现来岛上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人来旅游,就要住宿、就要吃饭,他转念一想,洗脚上岸,在2010年办起了民宿。

美丽的渔山岛仙人桥(央广网发 干建华摄)

  吴展给自己的民宿取名“海之心”。“在我心里渔山岛是中国最漂亮的海岛,它就像在海的中心一样,所以我的民宿就叫‘海之心’。” 吴展说。

  不过,景色美只是渔山岛的其中一个特征,更让吴展津津乐道的是渔山岛丰富的海钓资源。“我们这里鱼多得不得了。随便放下鱼钩,就能钓上鱼。”

吴展骑着三轮车把住店的客人送到码头(央广网记者 杜金明 摄)

  吴展带着记者往礁石边走了一圈。果然,一个个海钓者刚甩杆下去,就提上来一串活蹦乱跳的虎头鱼和石斑鱼。

甩下的海钓竿(央广网记者 曹美丽 摄)

海钓的收获(央广网记者 曹美丽 摄)

这些乌贼和虎头鱼都是海钓的收获(央广网记者 曹美丽 摄)

  “现在夜里海面上灯火通明,钓客租船通宵海钓,不少人是为了钓东海带鱼,如果运气好,还能钓到黄鱼。” 吴展说,现在到渔山岛“船钓”的人很多,根据渔船大小租金有高有低。

  记者登岛的时间不是周末,但渔山岛到了夜里竟然灯火通明——亮的主要是近海的海面上。只见一艘艘的海钓船,远远近近,金碧辉煌,把海面点缀得有种“火树银花”的感觉。

  渔山岛的海钓周期很长,从每年3月一直持续到10月,现在每年上岛的游客将近5万人次。这跟50年代时的“空无一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据《石浦镇志》记载,1955年2月8日,渔山岛上80余户280余口人,及原逃往岛上的其他人员共计300余人,悉数被国民党军携往台湾。渔山岛一夜之间成了“无人岛”。当年2月10日,解放军进占渔山列岛,小岛至此解放。

  《石浦镇志》里还有记载,据当时解放军一位团参谋长介绍,国民党军驻守渔山岛时,里外埋设了三层地雷,撤退时炸毁码头、碉堡、坑道、房屋及灯塔内设施,堆放在海边的大米被浇上汽油烧毁。当时,岛上只留下了一只羊、三只猫、一具棺材,别无他物。

  1956年,政府组织石浦渔民返回渔山经营,驻军帮助建房修渠,重建家园,投入渔业生产。吴展的父亲,就这样成了渔山岛的第一代移民。

  吴展时常会想起他父亲那一代人。那个艰苦的年代,这些年轻人实际上是支边来了渔山岛,他们一边从事渔业生产,一边还要和解放军一起,参与到海防军事设施的建设中去。如果没有解放军和第一代移民,就没有今天的渔山岛,也就没有现在的海钓圣地。

  当吴展的父亲光荣退休,逐渐老去之后,吴展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了建设渔山岛的新主人。如今,他也54岁了,不再年轻的他,想得更多的是渔山岛的将来。“现在岛上的年轻人很少了,特别是90后,不愿意做钓客的生意,更别说打渔了。时代不一样了,年轻人有他们的理想。”每每想到这些,吴展多少有些惆怅,但他很快又笑了笑说:“毕竟这是中国最漂亮的小岛,我内心是充满希望的。”

编辑:胡莹莹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