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王菲:致我们逝去的胶原蛋白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观点 > 正文

邓文辉:谨防“学雷锋”走过场

2013-02-23 16:45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广大军民奉献他人,服务社会,净化灵魂,提升境界,至今已有半个世纪。
    50年来,雷锋同志那热爱学习、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爱岗敬业,“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火热”的形象,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奋发有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已成为半个世纪来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从记事起,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特别是每年三月,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让“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雷锋”成为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和市民追逐的偶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利化、物欲化、金钱万能等的思潮不断冲击和挤占人们的思维空间,“雷锋精神”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学雷锋”活动不再是真心实意的真抓实干,而是“挂在嘴边”的随意应付,年年三月学雷锋,来去总是一阵风,“学雷锋纪念日来了”,不少单位临阵磨枪,突击做好事,片面认为学雷锋是红旗一插,旗帜一拉,造造声势,上上镜头,也就“一阵风”过去了;一些学生“学雷锋”如蜻蜒点水,留于形式,甚至为了得表扬,有十几位小学生为某单位打扫卫生,临走扔下一句:“叔叔,别忘了给我们学校寄一份表扬信呀!”让人无不愕然;一些单位“学雷锋”没了“根”,脱离了实际,每年3月5日,一批批志愿者纷纷涌向敬老院擦窗子,搞卫生,到了3月6日,再也看不到一个志愿者的身影,乃至“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有些年轻人已不再认识“雷锋”,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在公交车上不会给老弱病残让座,在关键时候不会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只盲目追逐一些歌星和电影、电视明星的行为举止。
    雷锋是平凡岗位上涌现出来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短暂的一生助人无数,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该说,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应该赋予新的内涵。学雷锋活动不是蜻蜒点水式的“一轰而起”,不是暴风骤雨式的“一阵风”。其实,学雷锋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引导人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辽宁省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管理员郭明义,“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他20年献血6万毫升,先后捐款12万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家中却一贫如洗,他每天提前2个小时上班,累计奉献15000多小时,让“雷锋精神”闪烁出绚丽夺目的光辉;一心为民的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为兑现“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城安享晚年,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5.6万亩,一干就是22年,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让雷锋精神又一次发扬光大;湖南衡阳市蒸湘区打造的“爱心超市”系列品牌,开展爱心助老、爱心助残、牵手农村留守儿童等活动,让雷锋精神注入了时代特征与社会价值。还有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坚持5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坚持14年,以家庭力量让130个残疾小孩享有学习权力的农家妇女高淑珍……雷锋精神正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亲和剂”,有利于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促使社会更加和谐,更加安定,更加繁荣。
    学雷锋活动不应该走过场,应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今年2月底在湖南长沙市举行的第十届公民道德论坛上,与会代表以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为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不少地方下发了《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对推动学雷锋常态化作出了刚性规定,有的还遵循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区分不同对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防止在学雷锋活动中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营造“人人学雷锋,行业树新风”的浓厚氛围。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学雷锋,不能局限于搞几次活动、喊几句口号,而在于平时的点滴行动和默默奉献。
    让雷锋精神穿透社会转型的道德迷雾,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
    让学雷锋活动校正失衡的道德“天平”,根深叶茂,历久弥新! (邓文辉 成新平)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卢飞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