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沈阳8月12日消息(记者 吕文卫)盛夏时节,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大辛二社区,十几栋楼房排排矗立,两侧地里玉米穗汇成绿色海浪,迎风摇曳。
走的是柏油路,住的是新楼房,67岁的农民胡绍武自豪地对记者说:“咱们虽然是农民,但是过的却是城里日子!”
大辛二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央广网发 刘旭摄)
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大辛二社区前身是新城子区财落堡乡大辛二村,人居环境脏乱、生产方式落后、生活水平低下。但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这个村用十几年的时间发展成了国家级示范村。房屋层层建起,村里人的生活水平也像雨后春笋一样节节高。
据大辛二社区党委副书记任利介绍,2005年,村里以人居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宜居生态家园,先后投资550余万元实施村屯改造工程,修建了环村柏油马路,两侧修建了排水边沟,对“三堆”进行了彻底清理,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并对各种畜禽粪便集中收集管理,村屯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
大辛二村旧貌换新颜(央广网发 大辛二村供图)
同时,大辛二社区利用政策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创办各类生产企业和种养殖场20多家,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2009年,村里率先实施村屯改造工程,建成了17栋现代化住宅楼,让村民全部住上了新楼房。新建的小区两水两气入户,物业服务全面、园林景观环绕。目前,大辛二村成为了省级“环境优美村”,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变。
村民胡绍武在浇花,他家就在身后的楼房里(央广网发 刘旭摄)
“过去在老村屯,咱们住的是平房,猫狗满院子乱跑,垃圾就在门口堆着。现在屋里干净了,心情也畅快了!”说起从平房搬进楼房的感觉,胡绍武就用了两个字形容——幸福。
近年来,大辛二社区以“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开启新生活”的三新文化建设,加快地区产业发展,改善村屯环境面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化塑造乡村振兴之“魂”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在“富口袋”的同时,还要“富脑袋”。
住上楼房,不等于素质提升;生活富裕,不等于讲究文明。社区两委以党员带头、典型引路为切入点,着力打造社区文化,确立了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的建设思路,通过开展各种先进人物代表的评选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举措,塑造乡村振兴之“魂”。
任利在村史馆介绍大辛二村的历史(央广网发 吕文卫摄)
社区不仅有村民公约,还有自己的村史馆,2016年率先引进了辽宁省第一家农村孔子学堂,通过家风家训家教的讲座让村民们更真切地了解到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以及义务。
文化育人,变得不仅是看得见的村容村貌,还有看不见的思想素质。社区现有注册志愿者202名,与多所高校及社会组织结对子,组建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坚持常年免费为居民提供服务。
村民在练太极扇(央广网发 大辛二村供图)
同时,大辛二社区注重各种先进人物代表的评选工作,包括优秀共产党员、村劳动模范、最美家庭、优秀志愿者及善行义举好人,共产生村层面的先进人物100余人,国家及省市区的近20人,他们用正能量引领了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旧貌换新颜,不仅是把村里垃圾清理了,还得从心灵上改变这个村!”任利说。
社区劳模(央广网发 大辛二村供图)
随着乡村治理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发生了很大变化,庭院干净利落了,街巷垃圾少了,参与社区活动的人多了,闲人少了志愿者多了,乡村焕发了人人都是主人翁的生机与活力。财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村民有能力去城里买房却没去,都不愿意离开这个村!”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