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记者手记:与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8-07-09 14:36:00来源:央广网
 
    记者手记:与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央广驻辽宁记者郭威
  作为一个天生特别害怕“蛇虫鼠蚁”的人,接下这次任务的我是“硬着头皮”的。登岛前,保护区工作人员给一行人讲解安全防护问题时,一句“你们大家都有保险吧”的玩笑话,更是让我增添了更多的不安,甚至暗暗的希望“让海上来些更猛烈些的风雨,这样我就不用上岛了。”然而,希望只能希望……
  
  央广记者郭威采访蛇岛守护人毕恒涛
  “既来之,则安之”。登岛第二天一大早,为了确定直播地点,我们一行所有人跟着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上了山。盛夏的岛上,笼起了大雾,站在码头上,甚至看不见观察站后面的山,无疑又给我们的第一次蛇岛探秘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一行人加一条名叫“小白”的狗,踏上了蜿蜒的山间“栈道”。说是栈道,只不过就是一块块简陋的石板就山势而上的石阶和木板通道,宽度不到一米。两侧就是茂密的草丛和高耸的树林,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有一条乃至几条毒蛇。最恼人的是数不清的蝗虫,人一过,草叶窸窣,扰乱了人的试听,总以为冰冷的毒蛇正在游走。再加上42度的高温,看不清前面三个人的浓雾,刚走几步浑身就水洗的一样。“别光看脚下,要注意树上的蛇”工作人员的一句提醒更是让人脊背发凉。果然,走不到十米就在草丛里看到了一条,和周围环境颜色极为接近身体盘踞着,中间三角形的头上一对双眼射出冰冷的目光,一动不动,不怒而威,对视一下就不自觉的有些眩晕,这岛上的霸主果然名不虚传。
  
  乘着风浪登上蛇岛
  爬坡过梁下沟,近两个小时的踩点简直就是噩梦,终于原路返回的我头重脚轻,手抖得连防护用的靴子都脱不下来。粗略估算,这一趟见到的蛇至少有30多条。可以说,第一次和真实的蛇“见面”,我是很怂的。
  或许是后来投入了工作,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我反而没有了第一次的恐惧,逐渐平静下来,开始注意到了岛上除蛇以外其它的事情。首先是岛上工作人员的皮肤都比较黑,还是那种黝黑黝黑的。还不怕热,再热的天也是长衣长裤,戴带着帽子。而且有着强烈的节约的自觉。哪怕晚上已经很黑了能不开灯就尽量不开灯,每一滴水都要反复利用不肯浪费。这些细节其实都是他们长期在岛上、在野外的生活已经成为自觉的习惯。而这些简单的细节,现在细想起来其实很感人。
  卸下恐怖负担之后,小岛的安静与美丽就撞进了眼睛和心里。一到傍晚,海风袭来,清凉爽利。没有一点嘈杂的噪音,只有海浪声,海鸟的叫声,只要静静坐一会就觉得心都静了下来,连晚上睡觉的质量都特别高。每天晚饭后休息的时候,我们这些在家里就只会摆弄手机的年轻人,都会走上观察站前的码头,尽情享受那份美好。再有就是岛上的动物都不怎么怕人,像现在在岛上繁殖的黑尾鸥,经常会飞很多人活动的观察站,离我们距离是很近的。撒上一把碎方便面,呼啦一下子就来到你面前,就像是广场上的鸽子一样。我们在它们的窝边做直播,它们也不会显得特别惊慌,只有在靠近幼鸟的时候,才会有大一点的反应。其实这就是保护站工作人员已经给它们留下了安全的这种印象。它们知道,这里的人是不会伤害它们的。总的来说,在岛上的七天,我的确沉醉其中。当离岛那天,看着身后云雾间的山影在不断翻滚的浪花里越来越远,心也随着不断地下沉,像极了当年高考离家求学时的失落与怅然。
  最后,对于大家总问起的有没有防蛇的药物,我只能说蛇岛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是主人,我们只是客人。一切不利于主人的东西都是严禁带上岛的……
编辑: 田彤

记者手记:与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作为一个天生特别害怕“蛇虫鼠蚁”的人,接下这次任务的我是“硬着头皮”的。登岛前,保护区工作人员给一行人讲解安全防护问题时,一句“你们大家都有保险吧?”,更是让我增添了更多的不安,甚至暗暗的希望——“让海上来些更猛烈些的风雨,这样我就不用上岛了。”然而,希望只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