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如何成为好爸爸 > 正文

亲子类真人秀成“育儿片” 专家:父亲的陪伴很重要

2013-10-31 15:08  来源:金陵晚报我要评论 

  上周末,两档父子亲子类真人秀——陕西卫视的《好爸爸坏爸爸》与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同时登台,用惊人收视率给荧屏刮起一阵“清新的风”。《爸爸去哪儿》展现的是5岁左右的孩子启蒙期,《好爸爸坏爸爸》则将镜头对准了20岁左右青春期男孩的梦想。由于这两个年龄段恰恰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两环,因此被不少父母观众视为“育儿学习样本”。

  关于成长的AB面:

  同一个境遇:

  完全陌生的环境

  两档节目最大的卖点就是都把父子(女)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村庄,而且他们都将在这个环境里生活超过3天时间,期间所有生活过程都被摄像机完全真实地记录并呈献给观众。

  A面——对抗。《好爸爸坏爸爸》节目中展现父子矛盾冲突的镜头可谓非常直接,魏一宁反抗父亲时的一句“干啥啊!”让这个满怀梦想、正值青春的男孩与父亲的矛盾直接迸发,镜头同样没有避讳彭程父子互相动粗,拳脚相对的场面。“我想离开家”,是两个男孩参加节目时都说出的一句话。

  B面——依赖。不管是cindy抱着田亮哭到天崩地裂闹着要回家,还是张亮的儿子天天不愿离开家,“我不想去”,都是这些平均年龄只有5岁的孩子们最大的心声。

  读懂A面B面:

  青少年成长教育专家、主任心理咨询师陈明明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爸爸去哪儿》的孩子集中在5岁左右,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家就是他们的全部,会对离开家有一种分离的焦虑和生存的恐慌。《好爸爸坏爸爸》中的两个大男孩已经进入了成年期,“对于他们而言,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有可能是比生命更重要的需求。”

  关于教育的AB面:

  同一个境遇:

  父亲们独立照顾的责任

  当不谙家务事的爸爸们独自面对儿女,奶爸能不能很快“上手”?隔阂会不会破冰?他们又会和自己的子女间发生怎样的争执、抗拒、合作与分享?

  A面——束手无策。没有妈妈陪伴,爸爸和孩子要进行72小时的单独出行挑战,在《爸爸去哪儿》一开篇,众老爸就直呼Hold不住。做饭、梳头都成了难题。

  B面——简单粗暴。用《好爸爸坏爸爸》中魏一宁的话形容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他就是强制性让你改变成他想要的,所以有的时候真的非常抵触,他说什么,我就对着做什么。”

  读懂A面B面:

  谈及爸爸参与亲子活动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陈明明直言非常重要,“和妈妈相比,爸爸身上具备更为勇敢、坚强、独立、自信、果断的个性特征。这两个节目都在很好地提醒父亲们:父亲不是一个单纯的称呼,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一直陪伴孩子成长的角色。”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单晓琳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