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王盈:《中国党报人工智能创新实践》

2017-04-14 11:3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14日消息 4月1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建设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强国对策建议”(项目批准号12&ZD016)课题组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网络媒体专业委员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信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暨人工智能机器人信息革命与网络强国战略研讨会”。众多领域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共同探讨十八大以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大数据战略的新机遇、新挑战,分析最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创新未来趋势和对策建议。人民日报新媒体技术公司产品经理王盈出席研讨会并做了《中国党报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为主题的演讲。演讲摘要如下:

  各位老师好,我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可视化的产品经理王盈。我们中央厨房是去实践做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案例的,在去年春节期间和这次两会期间我们都推出了自己的机器人。这个是我们在微信公号了的我们的人民日报小融,它的其实是一个3D的形象,在手机页面是可以戳这个机器人小融的,同时会根据你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根据不同的态度会有表情是高兴、伤心等等一些状态。

  另外我们除了在微信上做尝试,人工智能技术以外我们还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两会上就嵌入了这个人民日报小融的入口,然后你可以问一下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话题等等这样一些信息,如果我们的用户没有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的时候,还会给用户推荐一些热点的话题。

  同时我们在尝试过程中,我们不光是一个文字的答案,还有就是你用语音问我用语文答,你问问题的时候不给你一席文字的答案还有一些图片的答案,除了文字、照片还有音频,比如说当天总理做完政府工作报告以后,我们就把政府工作报告的视频也作为一个答案,当你问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他就会把视频推到这个界面上让用户去观看。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有大数据的反馈,你问雾霾治理的情况的时候其实反映的是一个雾霾治理热度的变化,这个不仅仅是我们预制的一些答案的,这是我们经过互联网分析以后反馈回来的结果。除了尝试以外微信的APP的,我们还尝试在其他一些业务场景,比如说大屏展示,当天好像是2月份刘奇葆部长去中央厨房去参观,我们当时会场上有互动的大屏,我们就展示这个小机器人,那个互动大屏是可以去点按,也可以提问,刘奇葆部长可以去提一些问题,回答他。

  这些应用场景中我们还会注意,我们其实在做这些场景的时候我们更注重的不是说这个技术怎么去实现,我们更注重的是这个技术怎么应用到我的业务场景中,比如说我要推广这些内容,推广我们的新闻媒体行业的内容,我们要怎么做接待,怎么做展示,我们就尝试很多形式。比如说中央厨房的10楼我们会放两台硬件机器人,这两台硬件机器人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可以导览,在这儿办公你要找打印机你去哪找,你喝水一般去哪找,我还可以带你参观整个中央厨房大厅,带你参观各个点,每个场景我们都会去尝试,怎么去实现。

  另外我们还尝试着跟各种各样的技术厂商去合作,比如说硬件机器人,其实你在淘宝上去搜都会有很多,有大的有小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有教育的,有展示空间的,有的时候比较人性化带表情,可以互动的,甚至有的可以打印或者导览的。有的可以和你聊天的,有些你只能问一些政务的问题。

  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就摸索到说,不是说所有的技术厂商都能实现需求的,比如说有些硬件机器人,他是需要你把地图先预制好了,他才能帮你列入导览的工作的,有些机器人是通过自身的打印能够就跟我们家里买的扫地机器人的时候,碰到障碍物会回避,也就是这样,所以根据你的业务场景要求不同你会选择不同的硬件厂商或者软件厂商。

  还有一个点它的场景就是说比如说我们那次在广东做大屏展示接待宣传部长的时候,我们当天才发现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免费的语音是有问题的,他念领导的名字是念错了的,他的好几个发音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就说下一回选择方案的时候我们的语音厂商要重新选。

  还有一个场景比如说我们跟苏州有和错,他们想要应用在政务大厅里面,有时候政务打听问一下办手续他们还需要打印一些其他的,这个机器人就不是减轻负担,告诉他一些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

  另外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很多的“坑”,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合作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厂商已经有五六家了,在和第一家合作的时候就特别坑,那时我和我的技术团队三天的时间都没有睡,我们合作的厂商其实特别牛,是全球的技术厂商,他们也有自己的产品是相当的牛的,当时签了合同说一个月就能帮我们实现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实现两会的问答,在当时离解目前的三天他,们的技术员搞不定这个问题的,你问它问题,你问它所有的问题只能回答一个答案,就是一个答案,后来我们的团队自己用一些模糊搜索的方式去实现了一个提问,后来他们自己总结经验才发现说,一个是我们亚洲的团队语音输入的能力,另一个是我们用的产品选择错了,后来我们又尝试各种各样的研究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还有和一些已经做了一些产品的技术公司,机器人的公司去合作但发现真的是不行,有些公司说是所谓的参差不齐,智能机器人公司,但只能做问答。比如说问姚明是人大代表吗?这里面有几个要素,比如说姚明你应该到物库里面搜,还有就是两会有关的,比如说关于代表,关于政协的,你要去政协搜,关于两会的信息,有一些信息你必须是我们制定的答案,很多厂商就搞不定了,当时我们很惨,技术厂商说你们是无理取闹我不能为了你的几个问题去改变我的缩编,总编室的编辑就很苦恼你这个东西做出来回答,不准确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关于领导人的问题你回答错了,你做它干什么呢?

  后来我们就发现说,根据你的业务场景,你要摸索出来,你要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厂商,配什么样的团队,因为技术那边再牛有很强的写算法的能力,但它不能帮你制定它这个内容源你应该选谁的,这个内容源提供过来的数据库,比如说我们人民日报有强大的数据库你怎么来筛选出来,这个是要思考的,同时我们是一个媒体,我们有一些时效性的东西,除了有严谨性以外还有时效性的要求,这一些你是靠不了技术的,这个技术公司是帮你做这件事儿,但我们要想清楚了告诉他,你要养一个什么团队做这些工作是要摸索的,你做大屏展示的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人员,你们做APP数据服务的时候,你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数据服务的团队。

  还有就是不同的业务业务场景还要选择什么样的业务厂商来配合,他能把整个业务流程玩儿得转。

  所以我们这半年基本上就是在和各种不同的厂商去磨合,说如果我在APP的时候我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案更合适,我在微信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合适选硬件的时候你告诉我你在什么场景用,面对什么样的用户服务,所以我告诉你说哪个硬件对你来说是最合适的,比如说同样是问交通的问题,我们现在挂在交通时报的机器人回答的方式和人民日报客户端上回答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回答的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你要去怎么管理,内容怎么去管理,技术方案怎么去管理,需要仔细去研究的。

  基本上我们现在做的尝试就是这些东西,就是一些落地的一些案例,谢谢!

编辑: 果君
关键词: 人工智能;社科基金;网络强国;新媒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