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新余市分行:深耕细作“三农”责任田、助力产业扶贫见实效

2019-11-14 13:0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新余11月14日消息(记者王一凡 通讯员何彩云)近年来,邮储银行新余市分行一直致力于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方式,找准在金融扶贫中的准确定位,把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放在全行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党建引领,多维发力,纵深推进金融扶贫。截至2019年10月底,分行小额扶贫信贷结余311笔,金额595万元;产业带动扶贫贷款结余22户,金额4810万元,带动60户贫困户就业。

  在新余市马洪办事处山南村有一位党总支书记,就是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很成功的例子:廖小春,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白手起家,靠着敢想、敢干、致富路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农村这片热土闯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担任高新区马洪办山南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带领村“两委”干部,定规划、搞基建、抓项目,为民谋福利、为村谋发展。他富裕后,不忘乡里,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脱贫,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用信念铸就坚强。高新区马洪办山南村位于市城区东北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2008年,廖小春上任之初就围绕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了一系列调研。2014年,廖小春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组建黑斑蛙养殖产业项目,成立了南源蛙业养殖基地。万事开头难,没有干过规模养殖的廖小春并不是一帆风顺。“当时没有经验,就养蛙来说,规模搞得很大,达到了上万只,但效益却不好,不挣钱不说,还赔钱。”他说说,收益不好时,他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坚持下来,不断地摸索养殖方法,学习养殖知识。为了解决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廖小春和村民们一起到外地培训,又邀请技术人员过来指导,来来回回,终于解决了难题,提高了经济效益,他在养殖这件事上,尝到了甜头。

  用责任汇聚力量。为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2016年3月,他引进黑斑蛙养殖产业项目,成立新余高新区南源蛙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最初7亩地起家到如今养殖面积超过300亩,年产值800余万元的江西省最大蛙业养殖基地。做产业难,带动贫困户做产业难上加难。“如果让贫困户承担风险,不是给他们身上加伤吗?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不能差贫困户一分钱,所有的风险,我们来担!”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廖小春承诺到。于是,2018年,新余市高新区以财政贴息的方式在邮储银行新余市分行为本村7户建档立卡户授信各2万元,以个人的名义投入到该合作社,并参与管理。慢慢地,本村贫困户从远远观望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基地做点临工,最后心悦诚服地长期在基地就业。

  用真情凝结关爱。“说实在话,要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好,首先要考虑到脱贫成效如何。如果帮助不了村里的贫困户脱贫,那这个产业在这里发展也没有很大的意义。”廖小春说,“养蛙用的土地还是村里的农民和贫困户的土地,是他们的土地,那我就要带着他们一起受益,带动全村委共同增收致富。”随着基地的扩大,先后解决了全村30余名农户的稳定就业。几年时间里,在廖小春带领的村“两委”班子及南源蛙业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把山南村变成全省闻名的蛙业养殖明星村,也把南源养蛙基地打造成新余一块响当当的名片,共解决了30余名农户的稳定就业,向贫困人口分红30余万元。60岁的廖苟根,就是其中的一名,南源蛙业就业的贫困户之一,由于患有支气管炎的慢性病,加上妻子双腿残疾,廖苟根一家靠村里支持的小卖部艰难度日。南源蛙业养殖基地成立之后,廖小春专程到廖苟根家里请他来基地上班。如今靠着在基地务工和产业分红,廖苟根一年有将近3万元的收入,不仅成功摘帽,家里还重新装修了一番。像廖苟根一样稳定就业的农户,基地还有三十余名。放进稻田的是小小的蛙种,产出的是活蹦乱跳的黑斑蛙,激活的是村级经济的发展活力;贫困户投入的是零散的资金,收获的是每年稳定的红利和与日俱增的脱贫信心。

  今年9月,邮储银行新余市分行再次走访了山南村黑斑蛙养殖扶贫产业基地,了解该合作社养殖情况,以及贫困户就业、经营生产、是否有资金需求等情况。下一步,分行仍将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为主线,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发挥零售信贷产品小额、流动、支用简单、随借随还的产品优势,积极探索开发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特点的贷款产品,通过产业带动、企业带动等方式,让金融服务更多的惠及广大客户群体和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继续谱写“普惠金融”的新篇章。

编辑: 邓玉玲
关键词: 邮储银行新余市分行

邮储银行新余市分行:深耕细作“三农”责任田、助力产业扶贫见实效

近年来,邮储银行新余市分行一直致力于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方式,找准在金融扶贫中的准确定位,把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放在全行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党建引领,多维发力,纵深推进金融扶贫。截至2019年10月底,分行小额扶贫信贷结余311笔,金额595万元;产业带动扶贫贷款结余22户,金额4810万元,带动60户贫困户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