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仪伟:敢于做自己

2016-05-12 14:25:00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访谈实录对话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人民网访谈节目。昨天刚刚过完五四青年节,今天在演播室为大家请到了很多青年朋友心目当中的偶像,著名主持人刘仪伟老师,同时他现在也是一名投资人,欢迎刘老师。

  刘仪伟

  大家好。

  主持人

  我之前看您主持饮食类节目,看起来比现在面对面要胖一点点,我以为是吃出来的呢?

  刘仪伟

  没有,我是从高二开始,就60公斤左右,一直到现在,几乎没怎么变。但我从来不节食,也从来不减肥。

  主持人

  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当时央视的《天天饮食》,那个时候我应该是上学的年纪,也是喜欢做一些好吃的,所以,跟着您的节目学了不少美食的经验。我们想也了解一下,《天天饮食》是您到北京之后的第一档让大家熟悉的节目吗?

  刘仪伟

  对,因为我到北京是1990年,那个时候我20岁,到了北京。做《天天饮食》是1999年,其实我已经在北京待了九年了,才涉足到电视行业。但之前,我是做幕后。

  主持人

  也是在电视台这样的环境里。

  刘仪伟

  没有,从来没有进过电视台,包括我做《天天饮食》,也不算电视台的员工,我是一个计件工。干一期节目发一期的钱,中央电视台我是进不去的,我们录节目在外面录。

  主持人

  在棚里。

  刘仪伟

  在外面的棚里,不是在台里的棚里录。我每次进中央电视台,都得来接我,给我发证,临时的访问证。

  主持人

  有点像实习生的那种。

  刘仪伟

  实习生都不算,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中央电视台某个部门雇佣我来录这个节目。

  主持人

  当时肯定不可能想到《天天饮食》这样一档节目如今被塑造为一个经典的节目,也想不到会通过这个节目让大家都认识了刘老师。

  刘仪伟

  当时国内没有做菜的节目。

  主持人

  那个是二十年前。

  刘仪伟

  也更没有男的在电视上做饭。在电视上面喋喋不休地东说西说的,可能这种形式少,所以大家就记住了。

  主持人

  很多人对于刘老师在做《天天饮食》之前的经历不是特别了解。因为我们知道,您是出生于四川成都,那个时候20岁在成都供电局已经是拿到“铁饭碗”了,但是您是中文系毕业,可能骨子里对于北京这样有知识底蕴的城市很向往。那个时候让您放弃这个“铁饭碗”到北京来闯荡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是什么想法呢?

  刘仪伟

  我们那个年代,大家都渴望往外走,好男儿志在四方,希望有所发展。那时一般去两个地方,一个就是去北京,一个就是去海南。当时海南岛刚刚建设,很多人都去海南岛了,希望在那打拼一番事业,在处女地上树立自己的丰碑。我当时也有这种冲动,说跟着别人去海南岛。但是,因为我一直都喜欢做文字创作,对流行音乐也特别向往,自己在小时候也玩过乐队,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我应该往北京走。虽然说在供电局已经有一份工作,但是总觉得那个不适合我。

  主持人

  那时候可以看免费的电影。20岁的时候我们可能要求很低。

  刘仪伟

  供电局管着电影院,也不叫管着电影院,电影院的电是我们这个变电站给送的,所以我们变电站的人去看电影是不用花钱的。因为那个时候电力很紧张,如果断电,电影院没有办法放电影。对供电局是一种福利。但是总觉得那个工作不适合我,我也没有办法在那个岗位上做出什么贡献。于是就辞掉了工作。其实我在那儿只待了不到半年。

  主持人

  那个时候您的年纪是20岁,大学刚刚毕业,如果说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包括我们昨天也做了很多年轻人的访谈,现在感觉到很多人其实也想从毕业的家乡出来到一个大城市闯荡。您是20年前,何况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机会很多的年代,但是很多年轻人还是会有一种胆怯,或者没有更大的勇气,或者说我在北京不认识朋友,没有关系,我怎么来闯呢。您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想法呢?

  刘仪伟

  其实我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我也没有破釜沉舟的可能性,是因为我们家有亲戚在北京,而且我们家有一个亲戚在北京还开了一个很大的饭馆,当时就在地质礼堂马路对面叫成都酒家,现在不在了,因为老板已经年纪大了,退休了。所以我到北京来是可以衣食无忧的,我可以在那饭馆里随便吃饭,很多人说北漂,我没有漂过,我来北京就租了一个两居室的房子。像刚才你讲很多年轻人怎么去面对大城市,我倒觉得,大可不必一定要到大城市,我是因为那份工作不适合我。在四川那个氛围,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我觉得北京在文学创作和流行音乐氛围上更浓烈一点,而且我又有比较好的依靠,所以我才从成都来到北京。如果没有这个依靠,我可能也不会。我觉得年轻人闯是一方面,但是还是应该善待自己。如果在自己的本土上能够有一番作为的话,倒不必非到北京来挤。现在的成本更大了,我们那时候来,就算租房也不贵。现在再到北京,衣食住行都很贵。

  主持人

  刚刚刘老师的一番话是发自内心的,很接地气的,不是说教我们一定要往大城市挤,你一定要发奋图强,一定要鼓起十足勇气,抛弃你现在的成绩。

  刘仪伟

  反正我是没有这么大勇气的,我是有先决条件的。所以我不算榜样。

  主持人

  刘老师从20岁到北京,从《天天饮食》到大家熟知,那中间有九年时间,这九年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是一帆风顺的吗?

  刘仪伟

  我觉得算一帆风顺吧。刚来的时候,几乎一年是没怎么干活,就是我特别热爱或者特别惬意刚来北京那一年所谓的游学生涯。因为我衣食无忧,所以,到北京,我就觉得,谁是我心中的偶像,我就要去跟他们交往。那个时候,我就在北京,就凭着自己年轻,一腔热血,那个年代和这个年代,迥然不同。我去过很多非常了不起的大家的家里面,虽然我不认识他们。

  主持人

  您就是拜访。

  刘仪伟

  去拜访,去敲门,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物业管理,也没有门卫。

  主持人

  您能找到他们的地址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刘仪伟

  不是很复杂,你只要认识一两个人,通过朋友之间。我去过大作家王蒙家里,汪曾祺、阿城、王朔,都是那个时候认识的。

  主持人

  那个时候完全不认识,进去敲门就聊天。

  刘仪伟

  就说拜访一下。因为我们家亲戚有一个饭馆,那个时候这个饭馆在北京川菜里面还算做得不错。我经常在那个饭馆帮忙,曾经有一段时间也在饭馆打工,在饭馆里面也认识好多人,我那个时候留着大胡子。

  主持人

  就是文艺青年。

  刘仪伟

  吃饭的时候,说你是服务员吗?哪有这么脏兮兮的服务员。我说我们家亲戚开的,我在这帮忙。他们说你是干吗的,一聊就搭上了一些关系。我参加拍电影,就是在那个饭馆里面和两位著名导演聊天,然后说小伙子不错啊,跟我们拍电影去吧,我说行啊。就那样。我那个年代已经有一个小BP机,结果冯小宁导演跟我说完以后,我以为跟我开玩笑,没想到过了两个多月,BP机响了,也不知道是谁,冯导演让你来剧组,打包就去了。就这样,进入了电影这个行业。

  主持人

  从90年代您就开始和电影行业有接触。

  刘仪伟

  那个时候接触很多作者,很多的作家,很多的电影,还和很多做音乐的,特别是那帮玩摇滚的,游学的,和他们都很熟。其实我就是从电影开始,进入影视行业。

  主持人

  我们能听出来,当时您的状态应该是一个不羁的文艺青年的形象。其实对于电视没有说有特别强烈的愿望,说我一定要当一个什么样的电视人。

  刘仪伟

  没想,我觉得那事离我很远,我觉得离我近的是写作。那是我个人可以干的事。电视那个事离我太远了,电影离我也很远。

  主持人

  比如和美食搭上缘是因为和亲戚家的菜馆有关系吗?

  刘仪伟

  这是和我们家的渊源有关系。因为我们家喜欢吃,我外公、我爷爷都是属于美食家,而且我外公特别喜欢做饭,我父亲也特别喜欢做饭,我们家经常都会做。我很小就跟他们在旁边,耳闻目染,而且他们的手艺都很好,所以我从小吃到的川菜都是真正的川菜。在我的血液里面,我对川菜有比较好的理解方式,到我亲戚家的饭馆,和那些厨师们在一块,看他们怎么做,有时候跟他们说,这个你是怎么做的,我想这么做,他说你应该这么做,就切磋。所以有一定厨艺的基础,后来我参加电影之后,我跟几个朋友开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公司,我们帮别人拍节目,最早是拍什么呢?就是拍讲座。

  主持人

  那个是很容易的。

  刘仪伟

  很简单,非常简单。但是那个时候,当时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单位,叫国家体改委,因为我们当时捡了一张报纸,看到一个题目叫关贸总协定,说中国面对关贸总协定,现在叫WTO了,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冲击。当时我们不明白关贸总协定是什么东西。正好我父亲的关系,我认识了国家体改委的一个领导,他就跟我讲,讲完以后说,这个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于是我们就请了很多的学者,拍那个讲座。就把什么是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有什么内容,我们该如何应对关贸总协定,讲了一套。我们就把那个拿去发行。

  主持人

  做成DVD。

  刘仪伟

  做成录像带,那时候没有DVD。就往企业销售。因为很多企业家不知道,那个年代的资讯不像现在你们人民网随便一发,全国全世界都知道了。那个时候一个专家开一次课,两千人听。但是多少人能够到北京来听这些专家讲课?所以我们就把它录下来,发行。这样也算是赚点钱。同时,也算介入电视行业。再后来,我个人就帮着香港的一些电视台拍一些在内地的节目,比如说那个时候有一个节目叫《流行都市》,是香港播出的,在东京、纽约、台北、香港、北京,就是这样的大城市,拍同一主题,比如说,年轻人怎么做头发,东京也拍,巴黎也拍,香港也拍,台湾也拍,北京就让我来拍。说年轻人怎么谈恋爱,就全世界各地拍,我们就负责北京部分。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做电视导演,帮别人拍这些东西。再后来拍一些音乐节目,采访音乐明星,比如说我当时拍过一个摇滚类的节目,我们做这样的节目,做着做着和电视业比较接近。后来中央电视台说要做一个烹饪节目,他们就要找懂电视,同时又懂美食的人来出主意,就找到我,说你不是会做饭吗?你给我们出出主意,我当时出了一个主意,咱们最好找个男的,从头说到尾,还得讲笑话,他们说好,就去找,结果找了半天没找着。后来就说,要不你来吧,我说我哪能做主持人,我不会啊,他说,做菜又不是正儿八经主持,你试试吧,不然这个节目播不了,就赶鸭子上架,我就做了。

  主持人

  那是1999年的时候开始进入到《天天饮食》。这个节目让您真正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和美食搭上缘之后,在这个栏目组大概是多少年的时间?

  刘仪伟

  三年不到。

  主持人

  让您有一些什么变化吗?

  刘仪伟

  心态没什么变化,就是认识的人多了,就是你走到哪别人认识你了,说白了就是出名了,但是对我来说心态没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

  但是对您的事业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刘仪伟

  肯定的,你出名了,有更多的节目来找你,你的视野更开阔了,你的触角更丰富了,你更受人重视了。当然,你做很多事就比较方便了。

  主持人

  刚刚您跟我讲,通过敲门的方式认识了很多大咖。我们也在想,比如在我采访的时候也采访过很多大咖,但是可能我的感受和经历就是很女性化的,我不知道在您的这么多年采访经历当中,包括现在我们知道刘老师还在主持节目,会有着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对您的影响会是什么?

  刘仪伟

  其实我觉得,做采访的节目,因为我做了很多年采访节目。你说影响,因为我做节目的时候都30岁了,做《天天饮食》,一个成年人,要受人影响,可能性不大。我受影响,第一是家庭,家庭对我的影响,形成了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然后影响我最深的就是我1990年左右到北京,认识的这一批作家。像阿城、汪曾祺,这一批大作家对我的影响是非常非常深厚的。我跟他们每一次聊天,每一次见面,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后来认识一大批作家,马原、陈村、方方、苏童、他们这些人对我影响特别大。到我真正做节目的时候,你说一个嘉宾来跟我对一次话,对我能够产生什么影响,这个已经是微乎其微了。他可能会产生一些联想,就是通过对方告诉我的他的人生,通过对方告诉我的他的经历,可能能够让我产生共鸣,产生一些联想,可能会提供一个更新的视角,让我去看待这个世界,或者看待我的事情,甚至说他可能对我提供一些指教,这是有的。但是要改变我,或者从他当中得到什么,这个真的不多。而且毕竟我是在工作,他是我的一个嘉宾,我在访问他,我更多的要站在绝大多数观众想了解他的什么,我去这样问他,而不是站在我个人的,我私人的角度去了解对方。

  主持人

  是在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和那几位大作家的聊天,改变了您很多人生上的思考。现在您在电影导演协会担任秘书长。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刘仪伟

  我做秘书长三年多、四年了。因为我也拍电影,做导演,就加入了导演协会,导演协会需要一位秘书长来做很多具体的工作,他们就觉得,你来吧,年轻。那我就做了。

  主持人

  我们现在很多的电影当中,您是扮演当中的一些角色。

  刘仪伟

  就因为和导演们很熟,很多导演觉得,有些龙套的角色,或者一个很小但是相对比较重要的角色,找一个普通群众演员不太合适,找大明星请不动,正好大家都熟,还算是个熟脸,我就来帮忙。

  主持人

  最喜欢的导演是谁呢?您最欣赏的?

  刘仪伟

  很多,我觉得每一个中国导演都值得我去欣赏。我们不能够只看到现在出了名的这些导演,他们虽然都很优秀,但是还有很多没有出名的,但是也做得很好的导演,像电影市场很繁荣,商业片大行其道,但是其实有很多的小电影,投资不大的电影,也非常非常好。比如说昨天我们刚刚开了已经故去的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的首映礼,它就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吴天明导演也是我们所有导演都很崇敬的一位,但是它可能在发行上就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都在呼吁大家能够去看这部电影,能够呼吁电影院多给这部电影排点片。我们尊重每一位导演,尊重每一位商业上成功的导演,同时我们也要关注那些商业上并不成功,但是很有潜力的导演。

  主持人

  您刚刚说的做这样一个呼吁,让我想起来现在我们说很多年轻的演员开始走粉丝经济的路线,也开始拍各种各样的电影,而电影最终的票房,其实大家也有目共睹,您怎么看待演员去做导演这个事情?

  刘仪伟

  人人都能做导演,电影就是你的一个表达,电影就是一个商品,电影就是一个众多的人共同完成的视听的商品,或者说带有商品属性的艺术品。没有人规定什么样的人能做导演,没有人规定什么样的人不能做导演,只要你愿意,你有这个决心,你有这个能力,你能找到钱,你就可以拍电影。

  主持人

  还得有票房。

  刘仪伟

  不一定,拍电影不一定要卖钱,很多电影不卖钱。没有说这个人要卖了钱才能叫导演,只要完成这个工作就叫导演,你都可以去做,至于能不能够有票房,能不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那是另外一件事。但是,人人都可以做导演。没有问题。

  主持人

  下一步刘老师的片子能透露一下吗?了解到您现在也在筹备一部。

  刘仪伟

  我是5月15号开拍一部我自己写的也是我自己做导演的,名字暂时叫《我说的都是真的》。

  主持人

  这部影片什么时候和大家见面?

  刘仪伟

  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

  主持人

  期待。刘老师,十年前或者更远一些,大家会经常在一些媒体杂志上看到对您的家庭的一些报道,这是非常非常浪漫的一件事情。我们今天借这个机会也想请您跟我们聊聊这种浪漫的爱情。您其实也出过一本书,就是恋爱方面的书。

  刘仪伟

  这个事是一个误会。那本书是我写的小说,不知道为什么有部分杂志,而且那些特别奇特的杂志,就能把我的小说给我拼着拼着就成了我的爱情故事,居然是我的署名文章,有不少的人还告过那个杂志,经常就是编。

  主持人

  里面有一些情节是真的吗?

  刘仪伟

  我的好多小说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他把我的小说里面的故事攒在一起,用我的名字写的署名文章,发到他们的杂志上。我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收到稿费,我也没有给过他们授权。

  主持人

  原来《谈恋爱》其实不是电影?

  刘仪伟

  是短篇小说。

  主持人

  当时挺火的,很多人把您认作爱情专家了。通过那本小说。

  刘仪伟

  你说是爱情专家,大家愿意怎么说怎么说,但那真的不是我的故事。

  主持人

  今天在这里正名了。我们对刘老师的故事略知一二。当时媒体对您的采访,您也给我们吐露了不少心声。现在这种浪漫的爱情,可能很多人会打一个小小的问号,就是家庭的经营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您在爱情和事业的平衡上,在家庭的经营上有没有什么样的诀窍跟我们大家分享。

  刘仪伟

  我觉得每个家庭都不一样,千万不要去听别人的诀窍。爱情、家庭是没有诀窍的,你听了别人的,你按别人的做一定就错了,你只能够自己去摸索,因为这个事是你们俩的事。而且只有你们俩人知道。你换一个人,你这段感情破灭了,你重新一段感情,你也不可能用上一段感情的方式来对待这一段感情,你不能够用对待上一任女友或者男友的方式来对待这一任女友或者男友。这截然不同。你必须就用一种方法,跟谁在一起,就真诚地对待他,真诚地去爱他,就这么简单,哪有诀窍。如果说,爱情和家庭的经营都有诀窍的话,那一定是骗人的。别人的故事可以听,但是,比如说我给你讲,我们家多幸福,我跟我老婆多浪漫,这讲的都是光鲜的一面,我们的矛盾你知道吗?我们的麻烦你知道吗?我们说我们家孩子多聪明,孩子淘气的时候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就像我们看很多名人的回忆录一样,回忆录写得很光鲜,但是他做过的另外一面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千万不要用别人的人生左右自己的人生,千万不要借鉴别人的人生来修正自己的人生,人生一定是自己的,就按自己的方法去走。

  主持人

  您这么多年经营婚姻的经验,就是对对方、对妻子、对爱人一定要真诚相待。

  刘仪伟

  否则干吗要在一块生活呢?然后就是妥协。妥协、真诚,每个家庭,幸福的家庭都是这样去做的。但是,真诚的方式,妥协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就算我们讲妥协,怎么妥协?我喜欢说,如果你要想去改变对方,不如改变你对对方的认识。但如何改变?也是不一样的。都得让你和他,你们两个人,面对面地,这个世界上只有你真正懂他,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他真正懂你,所以你们两个才会在一起,否则你们俩为什么会在一起?

  主持人

  现在您和您爱人的感觉,和您刚刚认识她的时候,十多年前的时候,感觉是一样的还是有变化的?

  刘仪伟

  每天都会有变化。人就在变化。周遭在变化,环境在变化,人是环境动物,我们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都会有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而且,你认定了一个人,你爱上她,你和她成了家,这个时候,我觉得,如果说婚姻如何才能走得长久的话,到了后面,应该是信念。你要坚信你们俩能够走到最后。信念可能比别的都重要。有了这个信念,你就能够软化自己的心态,你就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待对方,看待自己,看待你们俩。

  主持人

  刘老师从美食节目主持人,到很多国内脱口秀的节目主持人,现在做电影,做投资人,身份感觉是很多,这种兼顾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仪伟

  我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职业,就是说我是专业做什么的,我都是业余的。而且我的工作的经历都是分阶段的,我这段时间觉得这个好玩,就干这个,那段时间觉得那个好玩,就干那个,所以我不是同时干那么多事,是分阶段的,我只是没有那么执着,没有一贯到底的精神。其实我在很多地方是一个“逃兵”,这事要干不好了我就撤了。

  主持人

  这实际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人有很多种可能。

  刘仪伟

  我是属于撤得比较快的。比如我开过唱片公司,倒闭了我就不干了,就不会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当然,这个社会要发展,一定有一批人是要坚持的。但是看人的性格,看他的能力,我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只好,今天有兴趣了干干这个,明天有兴趣干干那个,感觉花里胡哨的,其实我也就是一段时间干一件事。

  主持人

  我觉得很多人可能没有这样的一个能力,而且现在为什么要给年轻人做一个榜样,因为年轻人给自己定的目标,有的时候可能没有勇气在自己坚持了三五年的岗位之后再另做选择,这个是不是也需要勇气和眼界?

  刘仪伟

  这需要自信,你相信你做什么都不会太差,都能够养家糊口,都能够给自己一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有这个自信,你就可以放弃。有这个自信,你就可以重新选择。我在这方面从不拖泥带水的,我觉得这个事好玩我就干这个。

  主持人

  兴趣。

  刘仪伟

  对,兴趣是很重要的。但是你必须得有把兴趣变成生活支付能力的本领。

  主持人

  刚刚您说到家庭,有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对于孩子。我们知道您有一个非常可爱、漂亮的女儿,现在她应该是有十岁了。应该是上小学的年纪。

  刘仪伟

  四年级。

  主持人

  我感觉我作为女儿和爸爸是,我越大越了解他,越大跟他越亲近,您对女儿的培养和感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刘仪伟

  是啊。自从她出生以后,我工作就减少很多。几乎陪着她一起成长。在这个成长过程当中,其实并不是我在付出,而是我在收获。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你在收获满满幸福的过程。她给你的一切都是你在别的地方得不到的。所以我愿意花时间去陪她,并非说我是一个多么称职的父亲,是因为我从她那得到很多很多我无法得到的,她出生前我得不到,她过了十岁我也得不到,她过了一岁,我得不到他一岁之前的,过了两岁我得不到她两岁之前的,所以我都在收获。我愿意放弃很多工作的时间,去收获这种幸福。这就是为什么这十年来,我几乎没有做过特别大的事情,十年我没有当过导演,我没有时间。因为她十岁了,她已经开始不那么需要我了,我才能够有可能再去拍一部电影。

  主持人

  您跟她相处的方式是一种接近于朋友的,还是可能更像父女之间的?

  刘仪伟

  这种说法很奇怪,你们父女俩像朋友,首先就是父女,这是天然的物理原则是不能改变的。至于是不是朋友,人人都能做朋友,为什么跟孩子不能做朋友?连个狗都能做朋友。所以说你们俩像朋友,我觉得都很奇怪,就应该是朋友啊。

  主持人

  有的父女之间,你会发现,可能这个在父子之间感觉更强烈一些。

  刘仪伟

  我觉得,首先有父女的,有两辈人的这种天然的距离在,同时,你们又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你跟她交流很多事情的时候,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她的世界,看待我的世界是平等的。但是又不平等,在她建立自己的世界观,特别是建立她的秩序观的时候,你必须是不平等的。你不能放任自流,你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你必须要有秩序观,你要知道什么是红线,什么是你不能够逾越的,什么是你不能做的,我不知道她该做什么,但是我知道她不该做什么,这个框给她划的非常严格,而且再爱她,也是需要有一些惩罚的。我是坚定不移地相信惩罚是爱的教育。你不能随便,孩子都不懂事,她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她做错了就应该惩罚,当然惩罚的度是你要去拿捏的,让她知道错在哪里,错了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

  主持人

  今天这个机会难得,我们想再讨教一下关于教育经的问题。跟很多朋友聊天,也会对孩子的培养会有方向性选择的困惑。比如现在究竟是让孩子更快乐地在他的青春期、童年期成长,还是给他一定的目标,让他成为一个所谓成功的人等等,您是怎样的一个想法呢?

  刘仪伟

  这不矛盾,为什么快乐和成功相悖呢?快乐不是说就一无是处,好象不学习,放任自流就叫快乐。他也可以在学习中寻找快乐,他可以在书本里寻找快乐,这个快乐关键要他知道什么是快乐,不是说我想把一杯水倒在钢琴上这叫快乐,出门我不走人行横道,我可以任性,这叫快乐。快乐是他的一种收获,他在哪都能收获到快乐,这一点都不相违背。他该守规矩一定要守规矩,他该读书一定要读书,他该完成作业一定要完成作业,但是他依然是快乐的。快乐和这个无关。他会在钢琴里也寻找到快乐。

  主持人

  我刚刚的意思是想表达,在我们现在应试教育下,因为如果是有孩子能感觉到他其实很多的时候你让他做这件事他并不快乐,但是你为了让他得到更多的知识,你就硬逼着他去完成。

  刘仪伟

  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告诉他,孩子必须要接受知识,这是前提,这是不能够违背的前提。如果他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所谓的他的那种快乐减少了一点,那就减少一点。那就换另外一种方式来弥补这个快乐。你不能说因为他不愿意学习,他很快乐,所以他就不学习。这个不是快乐的问题,这是教育方式的问题,是我们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要去思考的问题。当然,我们面对我们无法改变的体制,作为家长,你要怎么去帮他疏导。

  主持人

  父母的感觉和作用就非常非常重要。

  刘仪伟

  是。

  主持人

  现在大家都在聊"互联网+"这样一个话题,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在互联网产业里面有些想法。刘老师现在在"互联网+"这一块是什么样的想法呢?

  刘仪伟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懂得高科技的人,但是,我又无法回避,比如,我从事电脑的时间比别人稍微晚一点,很晚才开始用电脑写作,如果上网,我也比别人晚一点。但是这种东西必然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必然就会让我们发现他的便利性,电脑就是方便,互联网就是快捷。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了。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的很多东西,都是要跟互联网发生关系,而且也不得不发生关系,是一个天然的存在。就像我们当年走路,后来你不得不用车,因为有了车才能去更远的地方。互联网已经在我的生活当中,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刚才你说我也做了一些投资,其实我也投了一些和互联网无关的东西,就是一个投资行为,有些是在互联网上,有些是在传统的事情上面,但是一说到"互联网+",好象大家觉得,你比较超前,其实没有,就是我们要看它的本质是什么,不管是互联网也好,还是传统的也好,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是不是我能够做的,是不是我感兴趣的。才有可能说我们在互联网这方面做一点点尝试。这个尝试也很简单,就是我一个朋友是宝利明威董事长刘少甫,他跟我说他要做一个很有互联网感的平台,就是在幼儿园装上摄像头,家长能够通过手机随时看到孩子在学校里面做些什么,这个平台又成为了很多家长和老师交流的社交平台,同时,我们通过我们的能力,找到很多的教育专家,很多全世界的教育专家,甚至找到很多的音乐家、作家,为小孩子们提供一些歌曲、故事,都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去分享。

  主持人

  其实是做教育的平台。

  刘仪伟

  我们现在在做一个低幼儿童的教育平台。

  主持人

  这样一个平台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些推广了。

  刘仪伟

  对,已经推广的很好了。好象国务院机关幼儿园就用了我们这个平台。全国有十几万个幼儿园都开始用这个平台。

  主持人

  谢谢刘老师,在今天这个访谈最后,也请您和我们青年朋友们说几句话。

  刘仪伟

  昨天我看到网上说,现在对青年又重新定义了,原来说40多岁还是青年,现在我终于知道,我其实是个中年人了。走过的路很多,但是,我们的路不一定跟你的路是一样的,希望你们能够走出自己的路。希望你们能够超越我们这些中年人。

  主持人

  谢谢,非常感谢今天刘老师和我们分享您的成长故事,我们也希望今天能够通过我们这个平台,看到刘老师故事的朋友,能够从刘老师的讲述当中品味他的一些乐趣,也能够为您的成长之路作出一定的铺垫和榜样。非常感谢刘老师。谢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再见!

  刘仪伟

  再见!

编辑: 谢元森
关键词:

刘仪伟:敢于做自己

 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人民网访谈节目。昨天刚刚过完五四青年节,今天在演播室为大家请到了很多青年朋友心目当中的偶像,著名主持人刘仪伟老师,同时他现在也是一名投资人,欢迎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