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1月6日消息(记者胡斐 通讯员张雅静 彭志清)深秋时节,走进江西省分宜县分宜镇水北村,山下稻田金波荡漾,山上果园郁郁葱葱,池池碧绿的秋水点缀其中,一座座村庄被硕大的树群族擁,裙带似的马路蜿蜒穿行,宛如一幅秀美的田园画卷,引人注目。
  然而,开启“美颜模式”的水北村只是分宜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隅。时下,分宜镇广袤乡村正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着“水清、地绿、路畅、村美”的美丽乡村悄然转变。
  以“治”生美
  “以前家里的旱厕就在屋后的墙角,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外孙从城里回来,哭闹着不愿去旱厕上厕所。去年村里进行改厕,我第一时间就给家里改了冲水式厕所,既方便又卫生,和城里的卫生间几乎没两样,现在外孙回家再也不愁上厕所了。”万溪村村民吴萍牙介绍说。
  在吴萍牙家的小院里,还住着他年迈的母亲。为了方便老人的生活,他给母亲屋里装上了冲水马桶,母亲起夜不用再走出房间,小小的改变让他们的生活品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几年前家门口的路是真正的‘水泥路’,一下雨地上全是雨水和泥,出一趟门裤脚上全是泥。有时候雨下得大,村干部还得打着伞挨家挨户跑,就怕谁家的房子倒了。”谈起万溪村近几年的变化,吴彭牙滔滔不绝,“如今家门口的路不仅硬化了还铺了柏油,马路两侧装了路灯、种上了树,村民们都搬进了小楼,村里还修建了礼堂、文化墙和休闲广场,大家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心情舒畅多了。”
  “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步,改厕后冲出的污水排放到哪里才是问题的关键。”分宜镇镇长付松表示,“我镇按照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将农村污水治理与农村改厕统筹考虑,实现一体化解决。近几年,全镇累计投资1370万元,首先在袁河旁5个村的36个自然村实施了污水治理项目建设,铺设的污水管道达45公里,建成了21处末端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以及无害化排放。”
  自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开启以来,分宜镇梯次推进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整治“三大行动”,建立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开展清洁村庄专项整治,全面提升村庄整体环境。截至目前,分宜镇所有村庄生活垃圾得到了100%有效治理,农村污水基本得到管控,95%以上农户实施了卫生改厕,冲水式卫生公厕实现了全覆盖。
  以“评”甜心
  “现在每天起床我都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垃圾集中放到门口的垃圾桶里,打理好门前屋后的花卉苗木,不论是待在家里还是走出门外,去哪儿都干净整洁,很舒心。”站前村香竹坑村民彭云莲在家门口高兴地说。
  在彭云莲身后的墙上,“五星级美丽庭院”的红色门牌格外抢眼。“美丽庭院示范户是由村两委和群众挨家挨户评比出来的,最后全村选出了12户五星级美丽庭院,挂牌那天很多村民来我家参观,我心里别提多美了。”彭云莲说。
  彭云莲家门前的路是一条沥青路,家家户户门前的花坛里都盛开着各色的小花,整条马路干净整洁,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在路旁……推窗见绿色、抬头赏美景、起步闻花香,已成为香竹坑村村民令人羡慕的日常。
  站前村书记严晨介绍,截至目前,站前村道路硬化覆盖率、群众安全饮水入户率均达到100%,各自然村建设了排污管道并接入集中排污管网,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95%以上,实施了村庄美化绿化亮化提升,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美景。
  人居环境整治既要重“面子”,也要顾“里子”。站前村积极开展美丽庭院示范创建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育文明乡风,影响和带动更多村民,打通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后一公里。
  以“制”保质
  分宜镇分管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领导钟细根解答说:“分宜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建立起一套农村环境卫生‘组级常态化运转、村委网格化监管、镇里精准化督导’的三级管理网络体系,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量化管理、考核奖补激励机制,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化、网格化、体系化的管理。”
  目前,分宜镇15村1场149个自然村全部建立了清扫保洁制度,组建了170多人的农村清扫保洁员队伍,落实“五定包干”监管责任制,实现了地有人扫,垃圾有人运,遇事有人管。有了完备的长效管理机制,更能确保村庄实现“常态美”。
  如今,分宜镇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美了“颜值”,添了“气质”,广大群众在乡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