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都昌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019-12-26 14:3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都昌12月26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李韧)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都昌县把抓好教育,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根本大计,在教育扶贫控辍保学、送教上门、政策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开对药方拔“穷根”,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学致贫、不因贫失学,上学路上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真心劝学,让辍学学生重新回到课堂

  今年秋季开学,都昌县北炎中学九年级学生刘辉辉未报名入学,班主任谭国初家访时了解到,刘辉辉没有转学的计划,而是想放弃学业,跟随父母出外务工。谭国初分析,造成刘辉辉辍学的原因,表面上是成绩不理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根源在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少家庭关爱。谭国初把掌握到的情况向校领导作了报告,学校领导和乡、村干部当天就前往劝说。给刘辉辉讲述了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让他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还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政策法规。9月16日,刘辉辉在父亲的陪同下,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学校建立了规范的学籍档案,规范了休学、转出、转入手续,对学生情况每月都作详细统计,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及时做好家访和劝学工作。”北炎中学教导主任罗迅说。

  为啃下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这块“硬骨头”,都昌县建立联动机制,压实责任,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零辍学”,使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该县实行“双线”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各村委会,教育部门与各学校、各学校与班主任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县教育部门依据教育部与公安部建立的“中小学在校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比对后下发疑似辍学学生名单。学校教师联合当地乡、村干部,“一人不漏”进行入户核查,分析辍学原因,精准施策,宣讲教育扶贫政策。2019年秋季开学时,都昌有250余名适龄儿童因故辍学,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42人,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的积极努力,全县没有一人因贫辍学。乡村干部和教师反复上门劝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感化学生和家长, 让“放牛娃”重新回到学校课堂。

  针对出外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普遍的现状,都昌县各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机构,设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或亲情室,对有厌学情绪、辍学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孩子开心地留在校园。

  暖心送教,让残疾儿童享受同等教育

  “命运为你关闭了一道门,我愿为你打开一扇窗,用爱心和耐心,让你看到光明和希望。”这是都昌县送教上门老师们的心声。

  现年11岁的李佳佳,从小智力残疾,周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轻度智力残疾的父亲,出外做些简单的体力活贴补家用。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的李佳佳,毫无语言和认知能力。“只能把孩子关在小屋子里,免得乱窜伤到自己。”李佳佳的奶奶说,除了定时给孩子喂饭换衣,维持起码的生存外,没有更好的办法。2017年,李佳佳的爷爷去世,耄耋之年的奶奶,视力已经模糊,且患有血吸虫病,除了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还要下地干活,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举步维艰。“感觉最困难的时候,我和孩子都不想活下去了。”提起艰难的日子,奶奶泪眼朦胧。

  当地党委政府,把这个特殊家庭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送教上门就是其中的重点帮扶措施之一。县特教学校的送教教师了解到李佳佳的实际情况,第一次上门送教时,带去很多衣服和食品。“针对特殊孩子,送教上门不单单是送知识,还要送温暖、送康复。”都昌县特教学校教师叶嘉莹表示。送教3年多以来,教师每个月都会为李佳佳“量身定做”帮教计划,李佳佳从一个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穿鞋;从一个毫无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孩子,慢慢学会听从老师指令,用“抓”和“放”等简单动作完成指定的任务。“孩子现在偶尔出门,再也不会乱窜,翻垃圾桶了,身上也干净整洁了,活的有尊严……”说起如今的变化,李佳佳的奶奶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据了解,为确保残疾儿童接受教育,都昌县在每学年开学前,都会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的通知》,摸清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底数,建立残疾儿童档案,按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施策,对有一定自理能力的三类残疾儿童,安排到县特教学校或乡镇中小学随班就读;对一些重度残疾儿童,进行送教上门服务。教育部门定期举办全县送教教师培训班,并对各中小学校送教工作进行考核。2019年,都昌县共有适龄残疾儿童700余人,其中有180余人在县特教学校就读,400余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除个别正在进行康复治疗或随父母在外生活的儿童外,其余儿童均享受到了送教上门服务。

  热心帮扶,让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想

  11月中旬,期中考试成绩公布,都昌一中高二学生刘文俊位列全校前70名。“我要加倍努力,像哥哥姐姐那样考入理想大学。”令刘文俊信心满满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他再也不用为学费担心。

  刘文俊在家里排行第四,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2007年,在刘文俊三岁那年,父亲因意外事故去世。失去“顶梁柱”的刘家,陷入了困境。“那时候只能靠爷爷、奶奶和妈妈务农务工,勤俭节约,供我们姐弟四人上学。”刘文俊说,小学和初中的学费是全免的,但姐姐哥哥们逐个升入高中后,一家人经常为学费而发愁。2010年,刘文俊的爷爷突发脑溢血,治疗后行动不便由奶奶照顾,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靠母亲詹冬英一人的务工收入。

  当地政府将刘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予以帮扶。刘文俊姐弟就读高中,免除了学杂费,并获得了助学金,姐姐和哥哥考取本科高校后,享受5000元政府资助金和新生入学资助。“三个孩子读大学,都办理了信用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詹冬英说,“要不是政策好,不可能供得起四人上学。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参加工作回报社会。”

  “决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是都昌县保民生,暖民心的承诺。在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上,该县组建帮扶干部宣讲队进村入户,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宣传资料等,使学生和家长清楚地掌握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系列的教育资助政策,让教育扶贫政策深入民心。同时,督促村干部及帮扶责任人,全程跟踪贫困学生资助情况,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一个不漏。2019年,该县发放建档立卡户学生资助金1600余万元,30000余名贫困学生从中获益。

编辑: 王一凡
关键词: 都昌;教育扶贫;贫困学子

上学路上都昌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都昌县把抓好教育,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根本大计,在教育扶贫控辍保学、送教上门、政策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开对药方拔“穷根”,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学致贫、不因贫失学,上学路上不让一个学生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