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问教育研发的教材(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北京2月18日消息(记者蒋勇 王思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特别策划《创业者的“冬去春来”》推出——在线教育创业者李岚峰:不退缩 做逆境中的“守望先锋”。

 

  李岚峰,2019年底从上市公司高管的职位上辞职,开始创业。没想到创业仅一个月,就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不过,他的公司不仅没有被“打趴下”,反而在教育培训行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2019年底辞职出来的时候,我是上市公司高管,是公司的品牌和公共关系总监。那时候还没有新冠肺炎疫情,当时是另一种打算,看用多长时间大概跑到一个什么程度。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出来干一个月疫情就暴发了。”李岚峰说。

  李岚峰,1983年生人。2019年底,他放弃了在旁人看来相当不错的工作,进入教育培训行业创业。“语问教育”是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致力于为教培机构输出6-12岁全套教研产品。他认准了教培行业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巨大机会,并毅然决然在2020年6月注册了公司。“当时我们注册公司的时候也想过要不要等疫情完全过去,再来全心投入做这个事,不过我们没想到疫情会持续这么长。当时,我们迫不及待想让这些事情得以实现,所以就一头扎进来了。”李岚峰表示。

  李岚峰乐观地认为,二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型教培机构缺乏足够的教研能力,公司由国家级特级教师、教育部教材研究所专家领衔研发的教研产品,一定会引起关注。然而,疫情给线下教育行业带来的影响远超他的想象,公司迟迟打不开局面。2020年9月到10月,李岚峰参加了两场教育培训行业的大型展会,但都颗粒无收。“南京那场展会规模比较大,在行业里比较知名。但是从整个展会情况来看,一是参展商数量不如往年,二是到现场的机构老板,包括校长的数量也不如往年。还有现场签单的数量更少了。因为受疫情影响,来选项目的校长或者投资人都比较谨慎,大都抱着走走看的心态,不像往年揣着银行卡直接现场签约。我们去展会之前想过参展结果,放低预期,比如签2-3单就不错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是零成交。”

  零成交让整个团队的士气受到很大影响,李岚峰也痛定思痛,把心态慢慢放平,专注于教研产品的研发工作。金子总会发光,李岚峰团队研发的教研产品终于得到客户认可。“当时发了一些资料过去,客户看了之后第二天就开着车从香河跑到北京。原计划半个小时的见面会,当天聊了两个多小时。客户本身是语文老师出身,所以选产品的时候能看得懂产品的内在质量。不像有些投资人就关心产品之前有过多少用户。还给我们提了很多问题,我们都回答得很好,客户当场拍板说用我们的产品,一次性打了5万块钱预付款,提振了我们的信心。”李岚峰说。

  公司迎来了转机,但李岚峰清醒地认识到,如果继续按照老样子只做标准化产品,期望公司在短时间内迎来快速扩张有点不现实。疫情影响迟迟不散,公司肯定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他决定加快业务转型。李岚峰表示:“我们团队大约有20人,得发工资,必须找一些来现金的业务,所以我们就做一些定制化的订单。定制化即一些大的教培机构要用到相关的语文内容,我们凭借教研员的强大能力,帮其做定制化开发。有了这样几个订单,现在养活整个内容团队问题不大。”

  在疫情的巨大冲击下,企业能够活下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李岚峰的公司不仅活下来了,还发现了新的商机。公司以前只做内容方面的产品,但当敏锐地发现教育行业教师流失率高达30%后,又开始了教师培训的业务。持续不断向教培机构推荐高质量的教师,让他的公司大受市场认可。李岚峰说:“我们本身有师资培训的基因,我们去一些师范类院校跟应届生建立联系。另外我们跟多家机构取得联系,有学生愿意到机构当老师,我们帮其推荐机构职位,并给其做一些入职、上岗之前的培训。机构非常欢迎这样的事情,也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费用。现在我们签了30多家机构,试验了100多个学生,基本上供不应求。”

  李岚峰说,公司在作了战略调整后已经拥有两大业务板块:一是内容板块,二是教师的职业培训加职业推荐服务,实现了两条腿走路。在成功实现公司转型之后,目前他正在着手撰写新的商业计划书,他希望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以及强大的求生欲,能够被投资人看到。“我们没有想过公司做不下去停掉,只是在想怎样扛住这波疫情,撑的时间长一些。既然我们选择出来创业,固然疫情影响打击很大,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生存下去,开拓新的收入来源。我们一定能扛过去,中国这么多的教学机构,肯定会迎来重生的那一刻。虽然现在各地都在停课,教培机构都在停学,但疫情过后,市场需求肯定会重新爆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