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随着数字化加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数字鸿沟、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各方呼吁建立数字伦理,正视平台责任。负责任的数字化如何实现?腾讯科技向善暨数字未来大会2021于1月9日举行,一场圆桌论坛就此展开讨论。
 
  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网民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呈上升趋势,2020年一段时间内甚至超过7小时,相当于每天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对着屏幕。时间长了,身体开始出现各种“报警”信号。对此,不少平台和应用纷纷上线防沉迷系统,但实际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看来,对人们的健康负责,是数字化产品必须承担的一大责任。
  孙萍: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讲,我们眼睛、颈颈椎不好,然后腰也不好。就是数字产品在跟我们互动的过程当中,吸走了我们太多的精力。在这个点上,我们怎么去处理数字产品设计的“可供性”,是不是说我们现在到了一个坎,可能我们真的不需要手机了,或者是我们的APP又到了一个新的创新点?
  数字时代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大约有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大约75%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工信部还持续开展了移动应用程序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说,除了个人信息安全,新的安全挑战也开始显现。
  邓国胜:比如说语音识别这种数字化技术,产品的开发其实也是正反两方面。如果用得好,它可以帮助人类。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它运用得不好,人们也可以去模仿语音,去构陷别人。在应用过程中我们怎么更好得去保护,使得这个产品具有安全性,这个可能是我们未来需要去面对的一些挑战。
  缩小数字鸿沟也是数字产品的社会责任。以老年人为例,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有近1.4亿老人虽然使用功能机或智能手机,但并不上网。让这些老年人享受智能产品和服务,是当前一大任务。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总经理陈妍认为,缩小数字鸿沟需要企业改变产品设计理念,主动为那些需要服务的人考虑。
  陈妍:就是要为每一个人设计,不是说要为那些习惯使用互联网的人,或者那些愿意花钱去买服务的人。而是需要为每一个老百姓,包括中老年人、残疾人,还有就是文化程度不那么高的人(设计),只有能够为这些人都解决问题了,项目的目标才算是成功。 
  邓国胜认为,数字产品跟传统工业时代产品有很大不同,它的一大特点是传播特别快,而且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可以产生无穷的爆发力,但这种爆发力也可以变成破坏力。他认为,打造负责任的数字产品,关键是要针对这类产品形成新的标准、规则和伦理。
  邓国胜:数字化产品可它的特征决定了它的标准跟传统的工业化时代的产品的标准完全是不一样的。它不仅要满足需求,而且要兼顾公平,而且要缩小数字鸿沟,而且还有健康、包容、安全、友好等等各方面的这样一些标准,它可能还会有一些新的标准。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再去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