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元11月17日消息(记者张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引金融活水浇灌贫瘠之地,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命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通过贷款支持等方式,以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如何让金融扶贫更好的落地? 

  在四川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双树村,脸上写满笑意的冯明武挥舞着一只手臂朝我们打招呼。在带我们参观他的自强农场时,老冯告诉记者,2011年他在外打工左手被卷进机器里,治疗的医药费和康复费几乎耗光了家里全部积蓄,落魄的老冯咬咬牙最终选择了回乡创业。“我家是农村的,我之前(打工)帮别人做过两年(农庄)管理,我受伤以后再打工也没人想要雇用我。(以前的)那个老板后来想请我去,我之前给他做的时候是8000元一个月,我手受伤以后他又来请我,只给我3000元了,我感觉到我的价值一下就没有了,就想回来自己做。” 冯明武告诉记者。

  冯明武向记者介绍自己农场种植的猕猴桃  胡旭 摄

  利用打工期间学到的精细田管经验,冯明武发展新型循环农业经济,借钱流转20亩田种上了猕猴桃,同时搞生猪养殖。但是,就在即将迎来收成的2014年,由于猕猴桃树患上“溃疡病”,冯明武的创业遭遇了一次“滑铁卢”。冯明武说:“我开始创业的时候是向亲戚朋友借的钱,我赔了以后必须要想办法把这个钱赚回来,所以我不可能再找亲戚朋友再去借钱,再借钱也没意思了。”

  不服输的老冯决心向当地的银行贷款。而面对欠了一屁股债但致富意愿强烈的冯明武,苍溪农商银行开展评级授信,为他提供了5万元信用贷款,帮助发展生猪养殖和猕猴桃种植。“我们就自己找银行,银行的信贷员来这里把我的经营项目考察完了以后,然后向周围的人了解了一下我的情况,有没有这个能力。之后贷款两三天就发下来了。我第一笔贷款贷了五万,第二次就贷了十万了。”

  为了让老冯少走弯路,苍溪农商银行五龙支行三名外勤人员每月跟进产业发展情况,并邀请县(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农牧业技术培训。苍溪农商银行行长陈德勇告诉记者,2015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冯明武养的猪出栏200头,仅仅一年就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这些田都是老冯的,他把整个他们本村本组村民的土地全部流转过来了,然后种植猕猴桃、脆红李、养殖跑山鸡等。他们两口子非常勤劳的。” 陈德勇说。

  冯明武的自强农场发展新型循环农业经济 央广记者张茜 摄

  为继续支持冯明武发展并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苍溪农商银行五龙支行于2016年再次为其评级授信10万元,发放乐业贷5万元(基准利率贷款)、两权抵押贷款5万元。2017年又为其增加授信额20万元,并发放创业贷款10万元让冯明武周转使用。老冯说,截至今年9月末,苍溪农商银行五龙支行已经累计给他发放发展产业贷款45万元,带动并指导周边7户、24人发展脱贫产业、增收致富。

  在全国,像冯明武这样享受金融扶贫帮扶的人还有很多。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已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脱贫人口贷款1.73万亿元,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2.09万亿元。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业务总监陈军说,他们结合各个贫困地区的特点已经开发出不同的金融产品。“农业银行针对贫困地区,各个地方不同的一些自然特点,资源特点,研究创新产品,到现在已经适用的产品有213项,在服务模式方面,探索总结了25个服务模式。” 陈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