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发文 支持马拉松等体育赛事

2017-07-14 09: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记者洛佳莹)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眼下,诸如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红火。广大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愈发旺盛。就在昨天,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意在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搭上资本列车与世界接轨。

  《方案》提出,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鼓励赛事举办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更多契合社会力量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马拉松等赛事商业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

  从国务院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引入社会资本,再到田协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再到如今引入金融机构合作,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所教授闵捷认为,马拉松赛事的遍地开花,与它所蕴含的商业潜力密不可分。

  闵捷表示:“好像我们觉得它不太赚钱,实际上马拉松赛事还是比较赚钱的。大部分比较繁华的城市举办的马拉松比赛都是赚的。除了有赞助收益,所有运动员参赛的时候是要报名的,这也是收益的一部分,还有电视转播、版权的销售,以及一些衍生产品的销售。”

  金融跨界体育 “运动变现”+“赛事变现”可操作

  金融界跨界“体育”也已经不是最近的事儿了。当前,金融界跨界“体育”有两种方式,一是“运动变现”模式,即在体育赛事中,植入金融产品;二是,“赛事金融”模式,比如成立俱乐部、商业赞助等等。在闵捷看来,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嫁接到马拉松、自行车等群众性赛事中来。

  闵捷说:“以前金融参与这些赛事的方式多数都是赞助,赞助的话多数情况下只是出钱,赚取一定的社会收益,经济利益基本上得不到。现在的这种政策,意味着一些金融企业在赛事中不光可以获得社会收益,也可以获得经济收益。”

  体育消费提升促进消费市场升级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指出,金融跨界“体育”,对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升体育消费无疑将起到正面作用。

  赵萍表示:“体育消费对我国消费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从消费规模增长方面来说,其创造出了更多新的消费亮点,而体育商品的消费是未来消费增长点之一;第二,从消费升级的角度来说,通过体育服务的消费能促进身心健康的提升、幸福感的提升,使消费结构转向商品和服务并重。”

  马拉松赛事到底有多么一票难求?

  跑马拉松要买门票,这是不少成熟马拉松赛事的规矩。北京马拉松赛,也叫“北马”,圈内人说“北马一票难求,堪比春运”。没有田协认证的普通人,仅有500个名额参与。主办方将大众选手分A类和B类,A类中签率约60%、B类中签率约20%,电脑随机抽签。因此,获得北马的参赛资格只能靠运气。

  马拉松赛事是怎么带火周边产业的?

  体育运动商品是马拉松赛事带动的最直接的周边产品。权威杂志《跑者世界》中估算,一个美国跑友一生在跑步上的花费最少的1万4千多美元,最多的有20多万美元;在国内,普通型跑者要花费大概20多万人民币,土豪型则达到了100多万元。毕竟,不管在哪里能掏出三位数报名费的跑者,装备也是烧钱的。而对于各种体育品牌来说,营造“质感”,灌输“坚持”,换来的就是业绩增长。

  全球各地的马拉松比赛都不缺少名人的身影。去年,极限马拉松跑者陈盆滨挑战100天全马活动中,商人毛大庆、娱乐明星韩庚、作家冯唐、体育大腕姚明等人都出现在长长的陪跑名单中。可以说马拉松赛事的火爆,名人效应功不可没。

  值班编辑划重点:马拉松赛事很火爆 还需“且跑且珍惜”

  总而言之,门槛低、效果好、参与者众,政府投入不多,影响力却巨大,还能达到全民健身的效果,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形成多赢局面。也就是说“性价比”非常高。这就难怪马拉松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在各城市间迅速蔓延。

  金融机构和商业资本的引入无疑将助推产业快速发展。但对资本的逐利性,相关监管也应引起警觉。“性价比”如此之高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前景一片光明,参与的各方都应该“且跑且珍惜”。

编辑: 王雨馨
关键词: 马拉松;体育消费;商业价值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